世博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与文明的真实记录。通过博览会,众多科学技术和发明成果走向了日常生活。1851年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被世人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展。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1849年6月30日,皇家艺术协会与阿尔伯特亲王在白金汉宫举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启了1851年的大博览会”。
皇家委员会将展览馆地址选定在海德公园南侧,并用英、法、德语向各国发布展馆设计招标书,最后英国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的水晶宫脱颖而出。它长563米,宽124.4米,高20.13米,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通体透明,庞大雄伟,并将公园里几棵成熟的大榆树有机地容纳其中。展览会的组织者认为,在展览中构建一个“勤劳、爱国的工人形象”,对于体现工业进步至关重要。为此,组织者在交通、住宿和负担能力三方面考虑到工人阶级的需求。
1851年2月,首批展品开始搬入水晶宫,外国展品也陆续入关并直接运到水晶宫接受海关检验。在展品的布局上,因许多外国展品是在开幕式前才收到,来不及分类,于是,组委会将展品分成两部分——中殿西端陈列着英国及其属地的展品,按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雕塑分类陈列;外国展品则根据不同国家陈列在中殿东端。所有国内外的最新机器都集中在宫殿西北角的动力源附近。
1851年5月1日9时,水晶宫正式开门接纳参加开幕式的游客。重要的工业展品包括印刷机、蒸汽机、火车头、收割机、桁架桥、提花机、缝纫机和硫化橡胶等。在展厅的西北角,专门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驱动着各种机器如造币机、拉线机、纺纱机、开槽机、抽水机等一起运转,让参观者惊诧于机械化的神奇魔力。针织机、缝纫机、洗衣机和熨烫机等发明,则集中体现了中产阶级关注家庭生活舒适度的物质需求。当时有商人曾称,“这是工业真正的、活生生的大百科全书”。
1851年10月11日下午5点,此次博览会结束。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它吸引了600多万人次的参观者,包括查尔斯·达尔文、塞缪尔·柯尔特、夏洛蒂·勃朗特、查尔斯·狄更斯、乔治·艾略特等名人;近14000家国内外参展商提供了超过10万件的展品;展览会评委会为参展商颁发了2918枚奖牌;除去各种费用,展览会获得的利润高达186436英镑。
此次博览会加速了自由贸易的进程,还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英国社会“对商人和技工的蔑视”,有助于缓解19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酝酿着的阶级关系紧张状况。作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展览会,1851年的博览会成功地在国际上掀起了举办大型博览会的热潮,并为英国随后举办的各种国内和国际展览会提供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