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宴会后,主子破例没有赏他,笑吟吟地对麻三说,本抚和总督大人商议好了,只因内地仓储未满,甘肃即日起按旧例收取监粮,凡本省士民皆可以银折粮,捐取国子监生资格,以备应试或候补为官。机不可失啊!麻三,念你对本抚忠心耿耿,本抚优先留一个名额给你。他日弄个一官半职,也好光宗耀祖啊!难道你想做一辈子伺候人的厨子吗?
麻三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连声说,巡抚大人,您不是不知道,小人我只晓得烧菜做饭,哪会升堂断案?我只想做个小小老百姓,过安稳日子。
王亶望勃然色变道,麻三,别狗坐轿子—不识抬举!抗命不遵,那可是死罪,还谈什么安稳日子!麻三吓得面如土色,“扑通”跪在地上叩头谢罪,好,好。我捐,我捐。
就这样,麻三积攒的赏银连同工钱又流回主子那里。置地买房没钱了,麻三只能眼巴巴地盼着早点授个一官半职,好养家糊口。但直到王亶望调任浙江巡抚,麻三哪怕一个蝇头小吏也没弄上,还是在布政使衙门做他的厨子。
说话间到了乾隆四十六年,武英殿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奉旨入甘剿灭苏四十三作乱,因大雨连绵,兵马受阻,遂奏报朝廷,甘肃并无先前王亶望所奏“连年旱灾,监粮俱用于赈济饥民”之景象,加之浙江海塘工程又牵连王亶望,乾隆帝严令阿桂彻查。
王亶望、勒尔谨及甘肃州县官吏坚称旱灾属实,捐银皆用于赈饥,并无贪墨、瓜分之实。阿桂办案一时陷入僵局,又急又气,嘴上生出几个大燎泡来。
阿桂将军下榻在布政使衙门,麻三主厨。见阿桂将军深锁愁眉,来来回回踱步,麻三斗胆当着被约谈的甘州知府说,将军大人,我们这里的确是遭灾了,民不聊生,您知道我老家张掖的百姓都以什么充饥吗?牛粪煮稀粥!
甘州知府赶紧附和道,旱灾颗粒无收,好在官府赈济,百姓才勉强喝上牛粪煮稀粥的。外界所言,俱是空穴来风啊,望大人明察!
阿桂将军立定,大喝一声,备马!知府大人与麻三随我速往张掖,去麻三家中尝一回牛粪煮稀粥,本官也好回朝廷复命!为尔等洗清冤情,奏请皇上论功行赏,以激扬扶困爱民之心!
快马加鞭,阿桂将军一行风尘仆仆,在麻三老家门口下马时已是饥肠辘辘。阿桂将军高叫道,麻三听令!快去煮牛粪稀饭,本官要与民同甘共苦!看看这稀粥如何下咽!
麻三见过惊惶不已的老婆孩子,立即去灶间做饭去了。过了些时,屋里弥漫起阵阵诱人的饭香。甘州知府打拱作揖道,将军大人,您既已得悉灾民以牛粪拌粥而食的实情,何不移驾府衙就餐,牛粪粥如何吃得?阿桂将军正襟危坐,道,知府大人少安毋躁。既来之,则安之,则食之。
终于,麻三毕恭毕敬地用托盘端上来两碗粥,大人请慢用!阿桂将军和甘州知府都傻了眼!—又粘又稠的白米粥,粥里还放了不少红小豆,看着悦目,闻着赏心!甘州知府手一颤,粥碗落地而碎,阿桂将军“呼噜呼噜”地扒拉着红豆粥,转眼一扫而光,痛快淋漓地大叫,快哉!好粥!又黏又香!再来一碗!
麻三跪地称谢道,小民叩谢皇恩浩荡!三年来上苍护佑,风调雨顺,庄稼连年丰收,百姓才能吃上这用干牛粪当柴烧煮出来的香米粥啊!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阿桂很快以甘州知府为突破口,一举查清了以王亶望为首的甘肃特大“监粮冒赈”案。此案共涉及总督、巡抚、布政使以下及州县官员一百多人,共贪污白银一千余万两,以王亶望贪占最巨。
乾隆帝大怒,下旨斩王亶望等五十七人,令勒尔谨自裁,其余五十六人免死流放边地。
麻三也在流放之列。因为王亶望矢口咬定麻三也分得了若干赃银。
麻三百口莫辩,那是主子给自己的赏钱呀!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