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感恩的心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生活中你遭遇过忘恩负义的人吗?你会因此伤心和气愤吗?这里有三点体会与你分享:

一、认识人性,知道忘恩的人总是比感恩的人要多得多,就不会再自寻烦恼了。

我去得克萨斯会见一位商人,见面之前,有人提醒我,这个商人脾气很大,让我小心为妙。会面不到一刻钟,我真的见识到了他的火气。让他生气的倒不是我,而是11个月前发生的一件事情,他一想到这件事情就气不打一处来,再也谈不了别的事情。原来,他给34名雇员每人发了300美元的圣诞奖金,却没有一个人感谢他。“这真的让我很难过,”他痛苦地抱怨道,“早知如此,我一分钱也不给他们!”

这个商人沉溺在怨恨与自怜之中,我对他深表同情。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有很多。也许,员工们认为这些钱是他们应得的,因为平时的工作量过大而薪水又过低。也许,他是个难以相处的人,员工们想感谢他却又不敢接近他。也许,员工们觉得他发奖金不过是出于避税的考虑。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员工确实非常自私、刻薄,不懂礼貌。

然而,我想说的是,这个商人之所以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是因为对人性所知甚少。如果你救了一个人的命,你会希望他心存感激吗?也许会。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个故事,塞缪尔在成为法官之前是一位刑事律师,由于他的敬业和不懈努力,让78个人免于死刑。你猜,这些大难不死者中有多少人感谢过他呢?一个也没有,甚至连一张明信片也没有寄过。

如果你给了一个亲戚100万美元,你希望他感激你吗?也许会。但是,我也要告诉你一个故事,卡内基就是这么做的,他生前留给一个亲戚100万美元遗产,可是这个亲戚非但不心存感谢,反而还对他十分不满。为什么呢?因为卡内基给公共慈善机构留下了3.65亿美元,正如这个亲戚所言“用区区100万美元切断了亲情”。

人性是人之本性,难以改变。古罗马哲学家马库斯就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人性。他在日记中写道:“我马上要去见那些自私自利、忘恩负义、大言不惭的人。不过,我不会对他们的言行感到愤怒或不安,因为我想象不出没有这些人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要抱怨别人忘恩呢?如果我们实在要报怨,那不如抱怨人性,或者抱怨我们自己对人性的无知。不要指望别人对你感恩戴德,如果碰巧有人知恩图报,我们应该当作是一个意外惊喜。

二、我们不是为了获得感谢才去帮助别人,而是因为帮助别人能够让我们从中获得快乐。

我认识一个女人,她总是因为侄女们不经常来看望她而抱怨不已。这也难怪,因为她曾经无微不至地照料过侄女们,在她们得麻疹、腮腺炎和百日咳的时候,是她陪伴和服侍她们;在她们上中学的时候,是她为她们提供了住宿;在她们上大学的时候是她提供了资助,在她们结婚的时候是她替她们张罗。每次侄女们来看望她时,她都会不厌其烦地唠叨她对她们的恩情。次数多了,侄女们是什么心情?她们还是会来看望她,但隔的时间越来越长。她们不愿意来,因为她们不想一连几个小时听她的唠叨。

我的父母也是愿意帮助别人的人。他们不富裕,但每年总给一家孤儿院捐款,他们从来没有到孤儿院去过,孤儿院也从来没有向他们表示过感谢,但是他们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我工作以后,每年圣诞节会给父母寄一张支票,鼓励他们给自己买一些奢侈品,享受生活,但他们很少这样做,而是给镇上穷困人家的孩子买煤和食品。他们不觉得被施恩的人欠了他们的人情,而是从自己的施恩行为中获得了内心的快乐。

三、感恩之心是培养出来的,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一定要从小就教育他们。

总有忘恩负义的孩子,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大声喊道:“每一个让你吃力不讨好的孩子都有比毒蛇还锋利的牙齿!”但是,为什么孩子们应该要对父母心存感激呢?忘恩负义是人的劣根性,犹如野草一样蔓延生长,而知恩图报就像花园里的玫瑰,需要有人栽培、浇水和呵护。如果孩子忘恩负义,那该怪谁呢?怪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从来没有教过他们表达感谢、知恩图报,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对我们心存感激呢?

一个男人在一家箱包厂当工人,每周有40美元的收入。他娶了一个丧偶的女人为妻,这个女人嫁给他时带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这个男人视孩子为己出,将他们养大成人,支付他们上大学的花销。多少年来,他任劳任怨,从不居功。他得到什么感谢了吗?没有。他的妻子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她的两个孩子也是如此,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欠继父什么,连一句“谢谢”也不说。这个女人是有责任的,对她的孩子教育不当或不够。她也许有自己的考虑,不想让孩子们有压力,感到负疚。所以,她从来不说这样的话:“你们的继父对你们有养育之恩,供你们念了大学,你们应该记住他的恩情!”相反,她平时表现出的态度仿佛是在说:“哦,那是他应该做的事情。”她以为这是为孩子们好,但实际上是害了孩子。这是一种危险的观念。

我们必须记住,我们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造就的。例如,我的姨妈有6个孩子,个个都知礼、孝顺、感恩。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姨妈就让我的外婆住在她的家中,精心照料,无微不至。后来,她又把婆婆接到了家中,同样关怀备至。这两位老人一定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从她的态度上一点儿也看不出这一点。能看出的,是她爱她们。姨妈从来没有觉得她做了特别高尚的事,或者向别人吹嘘她有多么了不起。对她来说,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很正确的事,她想做的事。这就难怪她的孩子们个个懂得感恩了,因为他们从小就沐浴在温暖和灿烂的爱的光辉之中。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懂得感恩,我们自己就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就是“耳濡目染”的力量。下次,当我们想在孩子面前贬低别人的好意时,一定要停下来,永远不要说:“看看这些苏姗表姐送的手套,是她自己织的,一分钱也没花!”这句话我们只是随口一说,却可能让孩子们听在心里。因此,我们最好说:“看看苏姗表姐送的手套,她亲手织的,一定花了不少时间!是不是很好看?我们现在就打个电话表达感谢吧。”孩子们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欣赏善良和懂得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