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需要勇气,也需要语气。
传说战国末年,燕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被秦王嬴政囚禁起来,太子丹请求放他回国。秦王说:“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其实,这就等于说“不”,而且是很坚决的那种。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说:“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后世遂用“马生角”等,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汉书·苏武传》也有类似的说法:匈奴单于诱降苏武而不能,“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曰:“羝乳,乃得归。”羝是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让苏武回来,这分明就是在说“不”,而且没有回旋的余地。
太子丹还燕与“乌头白,马生角”一点关系都没有,苏武归汉也与“羝乳”毫无关联。
民间也不乏这种说“不”的艺术。汉乐府民歌《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将不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天象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就等于说“与君绝”是万万不可能的。这个“不”字说得惊天动地,说得舍生忘死,由此也可以见得情窦初开的“泼辣”,一见钟情的“蛮横”。
《说文解字》:“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鸟飞上翔不下来”是什么意思?即使展翅高飞了,即使不知去向了,迟早也得下来啊。我们找不到东西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难道上了天了”,意思很明确,除非上天了,否则,就不可能无影无踪。“不”字“从一”,“一”犹天也,尽管专家对“不”字有多种考证、多种揣测,但许慎是不是也想用这种不可能的事情解释“不”字呢?
说“不”,需要定力,也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