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两岁的时候开始使用平板电脑观看动画视频。有一次,看着她的小手指灵活快速地切换到下一个动画、再下一个动画,我伸手阻止了她:“耐心一点!看完一个才能到下一个!”我心头冒出一丝惶恐:她会不会长成一个只能接受短视频的新新人类?
在一个“加速时代”,耐心成了稀缺品,这在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和大数据使我们有能力掌握各种信息,我们由此生活在一种虚拟的“确定感”中,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当这种预期和现实产生差别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耐心”。
过去,我能够平静地等待公交车到站,但自从能够在手机上查询到站时间,我的耐心就消失了。哪怕手机显示,5分钟后我就能坐上车,在这5分钟里,我也会时不时地检查车辆行驶到了什么位置。而一旦公交车到站的时间超过了手机给我的预计时间,不满的小情绪就开始冒头。
互联网还给我们一种错觉: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用更快速的方式解决。想吃东西的时候,外卖软件能够帮我们节省下跑腿买菜做饭的时间;需要任何东西都可以在屏幕上直接下单,等人送到家门口。如果你愿意,读书也可以变得很简单。“××分钟读完一本书”是知识付费APP最常见和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所有的视频网站都有倍速功能,还可以选择“只看TA”。
我们为什么拿起手机就放不下?点一下手机屏幕,我们就获得一次响应。根据2018年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社交媒体可以提供无限的社交刺激,它能激发大脑中的多巴胺持续分泌,使我们获得与品尝美食、享受性爱相似的乐趣。而时间的分配又是一种零和游戏。我们越是耽于网络碎片化的信息不可自拔,就意味着我们能够分配给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的时间越少,我们也因此变得更焦虑和烦躁。
人类耐心的日渐缺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出来。微软2015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们注意力完全集中的时间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2015年的8秒。
调研公司Onepoll的调查显示,在网络购物中,有一半的调查者表示,只要付款流程持续超过半分钟,他们就可能失去耐心。1/4的人会终止在重新输入地址这个环节,1/3的人则会在重输信用卡信息的时候放弃购买。
欧美国家流行乐坛最具权威的单曲排行榜Billboard的统计显示,上榜歌曲的时长中位数从2000年的4分6秒,下降到了2018年的3分31秒。
当一部电影被简化成几分钟的情节介绍和爽点浓缩的时候,长镜头、场面调度、蒙太奇、人物抒情这些常用的电影技巧失去了用武之地,它们创造的美和那些打动人心的东西消失殆尽。
耐心的失去还剥夺了我们的思考能力。教授罗伯特·哈桑在书中写道,信息传播技术加速了时间、加速了社会运行,意义的电子化以一种持续加速的节奏跳跃与流动,它拒绝停顿,拒绝迟滞,拒绝专注,拒绝反思,人类的理性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作用也越来越有限。
面对互联网的花花世界,我们也许应该记住美国巴克内尔大学英语系教授哈罗德·舒韦茨的一句话:“技术承诺让我们成为时间的主人,讽刺的是,它最终让我们成为时间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