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成语,有可能会减少,但绝不会枯竭。古来成语极多,但若以时间计,实在不多,且是逐渐稀少下来的。古籍里的成语最多,将首部文集《尚书》与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成语相加,就有三四百条,而且很多至今常用,前者如“星火燎原”“孜孜不倦”,后者像“乔迁之喜”“求之不得”等等。两书成于约两千五百年前。手头最新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收词一万八千余条,用后数除以前数,平均每年只得七八条而已。
我相信这个时代,必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成语。古代成语内容基本不出农耕文明的范畴;而今时代天翻地覆,社会日新月异,而中国人依然在说汉语、用汉字、写汉文,岂有不出新的成语之理,而且不出所料的话,多半当由熟语而来——只是按照上述理由,注定淘汰者众、长存的少。略作检视,我觉得以下的几个颇有希望,顺便说些理由,纯属一孔之见,不喜勿喷。
“老娘舅”。这个熟语在长三角地带,一般不指亲娘舅,而指一类中年偏老的男性,他们厚道且又精明,亲和而有威信,乐于并善于裁判是非、调停纠纷。老娘舅一出马,辈分和义务在此,各方都会退让三分;老娘舅一决断,权威加公道当头,大家都会多少买账。与北方的“和事佬”相比,南方的“老娘舅”更有原则、更有担当,所以还扩展到了用来称呼民警,不管长幼男女。老娘舅尽管没入课本、没进词典,但有一部连拍了十二年的电视剧《老娘舅》,广传大江南北,众多北方人不仅听得懂,更把老娘舅代替了和事佬——文艺推动熟语传播,可称一个范例。
“洪荒之力”。这个熟语同样是古典或经典型的,句式与“汗马之功”“前车之鉴”或“天作之合”相类。洪荒的本义为远古混沌期,陆地尚未形成、洪水滔天的状态,可引申为无法抗拒的自然力。但洪荒二字始终未能增润为成语,令人奇怪又加惋惜。现在好了,接“之”以“力”,已成规模气候。与之近义的成语也有,如“九牛二虎之力”,但后者显然更古远、更强大、更神秘不可测。洪荒之力也有文艺女神助推,包括小说、影视还有歌曲,阵容不可谓不豪华,然而最大的推力却来自于体育界。里约奥运会女子百米仰泳决赛,傅姑娘拼着命破了亚洲纪录,只比第二名慢了零点一秒。面对采访,她解释说昨天预赛,自己已把洪荒之力全部用完,另外手也短了一点,所以触壁迟了一点。《千字文》首句八字,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傅姑娘所指显然不是天地的大宇宙,而是自己的小宇宙。须知宇宙无论大小,都具洪荒之力,既有积聚爆发之日,必有耗尽不支之时。此言一出,傅姑娘名动全国,还得了个“洪荒少女”的封号,也成了当代的熟语。
“羡慕嫉妒恨”。这个熟语也是靠文艺推广开来的,三词拼成一句,却超过了“手追心慕”“嫉贤妒能”“深恶痛绝”三大成语的总和。原来它表达了三种情绪貌似不同,实有大关联而且易转化的现象,触及了人性的善与恶。当代熟语常有拿词语拼接而成的,或是将一句白话缩写而成的,巧妙者少,牵强者多,像“喜大普奔”“说闹觉余”“不明觉厉”“活久见”之类,都属等而下之。
有人说现下流行的熟语不是当代的成语,这是极有道理的。我说的只是可能,是预测,是一种好的未来。以上几个不算太坏,但肯定不够好,所以我才希望当代的才子学人更用力,名家大师多费心,对别人的词汇加以提升与善用,对自己的言语加以精炼和创新,出一些意思深、辞藻美、趣味浓、共鸣多、流传广的好词。在这个过程中,也别忘了经常望一望古人,望一望孔夫子的随心所欲,司马迁的短小精悍,杜牧的豆蔻年华,尤其是施耐庵的横七竖八,还有很多其他大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