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房间,从书架上掉落了一本漫画,随手翻看了几页,是年少时喜欢的动漫,貌似连载中。作者一直称希望读者耐心等待,会有一个美好的故事结尾。
说真的,我很讨厌“等”这个字,从幼时开始,这个字就围绕在我身边。
小学的时候,肯德基这种快餐对我而言是奢侈又让我向往的,每当我询问父亲能否带我去吃,他都会回复我“等你考了全班第一,就带你去”。羡慕别的孩子春夏秋冬不重样的衣服,回复我的是“等过年了,带你买新衣服”。
那时候的我特别喜欢吃奶油蛋糕,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攒了一周的钱,放学后喜悦地拿着五块钱去老式蛋糕店,买了廉价植物奶油点缀的纸杯蛋糕,开心了很久。而蛋糕对我来说,还是奢望:“平时哪有钱吃蛋糕,等你生日再买。”
后来,上了初中,我有很喜欢的偶像,当时离得最近的一次,是他在相邻的城市举办演唱会,我满心期待地跟家人诉说了自己的愿望。“等你考了全班前三名,就买票让你去。”结果是,考到了却因为家长觉得看演唱会会影响学习,没有兑现。
我的童年时光,因为“等”留下了些许空白和遗憾。
很多年后,我的心脏查出来有点问题,需要住院观察治疗,清晨六点护士就会进来抽血,在陌生的床榻上,我睡眠很浅,在靠窗的位置,看着日升月落,心从未那样宁静过。
同病房的阿姨总是格外热情,对我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子女此刻在哪里工作,待遇多么好,聪明又出色。看得出来她很爱自己的孩子,她几乎每天都对我说着同样的话题。
后来隔壁床位的人痊愈了,换了另外一位病友,依旧是一位和蔼的阿姨,她身边有小儿子陪伴,约莫上初三的年纪。每天的趣事就是瞧着阿姨和小儿子拌嘴,让我看到了许多口是心非的举动。小儿子总抱着手机打游戏,那时候我也会和他玩几局,他嘴上很冲,总是和母亲顶嘴,但是又会很勤快地给母亲打饭、看点滴,跑着去拿检查单,晚上睡在母亲床边守护着。
我偶尔调侃他其实是个好孩子,一点都不叛逆,他总会狡辩着,说自己只是顺手罢了。他的母亲也和我抱怨过,说她儿子太不听话,很气人,青春期叛逆,难以管教。
这位阿姨也很快就做完小手术准备出院,我告诉阿姨,她的小儿子现在就很懂事,有些东西不需要等待,好好珍惜,等他上大学离家远去,也许那时候你还会想念这时候爱拌嘴的他。
你能看到病房里治愈的温馨,也会知晓,凌晨急诊楼里撕心裂肺的哭声。对于阴阳两隔我只是个旁观者,但我知道,很多东西等不了,也等不到。爱趁现在,有温度的感情,禁不起等。
如果你是孩子,请与自己握手言和,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必等到特定的年龄。
年轻人往往是年少时怀揣梦想,雄心勃勃,成年后便有些畏缩不前,与梦想渐行渐远;有的人永远给自己设置时限,等到多少岁再去干什么,时光如白驹过隙,到老年后悔当初没有勇敢一点。
有人说,除了生死,其他皆是小事。但是真的到了常年病痛加身,后悔很多事没有早点完成时,人才会明白很多时候活在当下,不去等明天、等下个月、等明年,是多么重要。
不论对人还是对事,都不要等待,要珍惜眼前。不要原地徘徊,要努力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