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鹤立鸡群”就怕“鸡立鹤群”

对生物界而言,既然“鹤立鸡群”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鸡立鹤群”则一定是反自然选择的变异。

鹤与鸡基因相异,前者天生比后者高强,自然选择的结果,注定是“鹤立鸡群”。成语“鹤立鸡群”寓意是指人的气质、才能、品德出类拔萃;至于“鸡立鹤群”,则自然取其反意。

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也面临生存发展竞争,同样适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一规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选贤任能竞争淘汰机制,便是上述规律作用支配组织内部选人用人机制的结果。“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在敬畏和遵循规律的健康组织中,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赢得发展的人,一定是那些才能品行“鹤立鸡群”的翘楚。若将“强将手下无弱兵”看成“鹤立鸡群”衍生的正面效应,“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便是“鸡立鹤群”作用的反面效应。

嵇康乃魏晋时期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曹魏正始年间,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常聚于竹林之下,纵酒放歌谈玄论道,史称“竹林七贤”。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把持朝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而山涛、王戎等人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嵇康因遭人陷害,被司马昭所杀,据史书记载,嵇康还是位身材高大、仪态俊逸的美男子。其“鹤立鸡群”不被当世容忍,招致杀身之祸,本质上属于“鸡立鹤群”的结果。

歇后语“武大郎开店——比他高的不要”,可谓对“鸡立鹤群”效应的谐趣形象阐释,意在讥讽嫉贤妒能者,不敢用或不容纳水平比自己高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怕“引狼入室”被争了风头抢了位子。在组织管理中,则喻指领导者对于才能比自己高者存在排斥抵触心理。在当下语境中,人们常用“武大郎开店”讽刺那些自身本事低微、能力平庸的领导,只敢“矮子里选将军”,用那些能力更不如自己的“没脚蟹”。结果殊途同归,难逃组织生存发展受挫,终被淘汰的厄运。单单的“鸡立鹤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鸡立鹤群”背后的组织文化,以及“鸡立鹤群”赖以寄生的内部选人用人“潜规则”。

“鹤立鸡群”与“鸡立鹤群”相互斗争,此消彼长。归根到底,二者皆取决于各自背后赖以支撑保障的规则机制。当“鹤立鸡群”的规则机制占主导地位时,“鸡立鹤群”的宿主自然会日渐式微,最终走向衰亡;反之,“鸡立鹤群”的病毒则有可能阴魂不散,甚至借尸还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