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当一天家长”(2)

适当地通报家里的情况不是坏事,只要你迈出一小步,孩子就成长一大步。自从我跟孩子通报家里的情况以后,孩子了解了家里的状况,觉得妈妈一个人持家很辛苦,突然就变得懂事了,有时会尽自己的能力帮我减轻负担。因为有了知情权,有了发言权,成为家庭的一分子,孩子会非常积极。孩子的家庭归属感和责任感,都源自知情和你对他的儿童本位的尊重。

你适当地通报家里的情况,比如家里没钱了,家里遇到事了,家里困难了,这些都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些家长特别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倾家荡产也得为孩子铺平道路。这种所谓的铺路,其实根本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家长适当地表现出脆弱的一面不是坏事,生病时让孩子给你倒水、给你拿药,对孩子转变视角、认识世界都有好处。有偿生活机制不是让孩子给我们赚钱,而是让我们的孩子懂得劳动的内涵,调动他们的生存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理想,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这才是我想要的。

“不要将应付的报酬留到第二天早上”,这是犹太家长有偿生活机制的基本法则之一。我每天都把孩子应得的那份分给他们。手里有了妈妈按劳支付的零花钱后,孩子们并没有拿着钱去胡乱消费,而是帮着我支付家里的生活费用。有时好几个月我也没看见电话费单子,我还打电话问过电话局怎么没有邮寄单子给我们。“已经付了!”对方立马回答。经过几年的锤炼,我的儿子以华和辉辉不再是初到以色列时那两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男孩子了。过去,我老是把他们“关在笼子里”,他们也就觉得自己是笼子里的鸟,应该被喂养。现在,他们见家里什么东西用完了就会悄悄地买回来补上,家里的大小日用品,从油盐酱醋、牙膏、洗衣粉,到冰箱里的食物,几乎都是他们自己买的。他们说,每当在缴纳水电费或者购买日常用品时,就想到自己能为母亲分担、能为家庭做贡献,心里就产生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

当前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三成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不少人都在高喊:“谨防养儿‘啃’老!”这个现象颠覆了中国人多年来养儿“防”老的观念!你自己的钱愿意节省出来留给孩子花,这本无可厚非;但我喜欢长辈给孩子锦上添花,而不是给孩子雪中送炭,孩子一有困难马上给钱帮他,下着雪你给他送炭,他怎么会知道冷呢?我喜欢孩子在困境中自己努力闯出来,没有必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他扫清所有的障碍。有句着名的诗:“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如此,孩子亦如此。

让孩子参与家庭建设,远离“满足”陷阱,他才有机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此外,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你看过电影《罗马假日》吧?很多人只关注了其中的爱情和风光,但是我却看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当公主有了一天完全自由的日子,她离开了皇宫,走入了平常人的生活,她享受着这种生活,她也会陷入爱情。但是当她清醒的时候,她明白自己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于是她选择了回归。当大臣问她这一天都做了什么时,公主回答:“如果我的心里没有我的国家,我的心里没有责任感,我就不会回到皇宫了。”正是因为她有这份责任感,才有可能管理好自己的国家。

而我们普通人也需要有责任感,才能理好自己的财,理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