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描写了恰逢其时的春雨滋润万物的情景。该诗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与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绘了一幅春天夜雨后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这两首诗对春雨的描写不仅细腻生动,绘声绘形,而且还点出了春雨往往在夜间降临的特点。
据气象学者介绍,春雨绵绵,缘在地球公转、四季轮回。早春时节,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回归线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向北转移;西太平洋一带的暖湿空气不断活跃、增强北上,使云量大增,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此时正是天气转折,此消彼长,势均力敌之际,容易维持持续性和区域性的连绵阴雨的胶着状态,造成比较均匀的雨水时空分布,这样就形成了细雨蒙蒙的朦胧春色。古代的诗人多咏春雨,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此诗就像是一幅美妙的春雨图,尤以“润如酥”来形容春雨的细滑润泽,给人无穷的美感趣味。
春雨之所以常在夜间降临,是由于春天的气候。白天,由于太阳光照射强烈,云中的水汽被大量蒸发,云层变薄乃至消失,呈现出晴空万里的景象。而到了夜晚,云中的水汽便大量积聚,云层越聚越厚,云层上部温度降低,下部由于本身的遮盖阻碍,地面的热散发甚少,上冷下暖,这样就引起空气对流而凝结成了降雨。所以春雨经常会在夜间降临。李清照的《如梦令》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借宿醉酒醒后询问雨后花事的描写,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南北温差大,早春时节,北方地区春寒料峭,春天气息尚未显现,有的地方甚至还是雪花飘飘;江南一带则是惠风和畅,田野青青,春意盎然;而华南更是百花盛开,呈现出一幅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景象。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使田野的沟渠和山间小溪春水淙淙,山青了,水绿了,杨树、柳树在春雨中舒展着枝叶,贪婪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水。赵长卿《点绛唇·春雨》描写了一夜春雨后的生意盎然:“夜雨如倾,满溪添涨桃花水。落红铺地。枝上堆浓翠。”在春雨的滋润下,田野里的麦苗更加葱郁翠绿,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由南向北盛开,芳香扑鼻,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壮丽景象,花叶上的雨露在春日的暖阳下熠熠生辉。宋代诗人郭仁《村居》云:“移家杨柳湾,小筑田家坞。一宵春雨晴,满地菜花吐。”陆游一生写了很多春雨诗。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天,61岁的陆游奉诏入京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小楼里,听尽了一夜淅沥滴答的春雨,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其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之句,成为全诗的“诗眼”,语言清新隽永,一幅明艳生动的早春图跃然纸上,为千古传诵。
孟郊《春雨后》云:“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夜里的一场春雨,庭院的小草争先恐后吐出新芽,这是万物复苏的征兆。“雨水落,万物生。”春天来了,风和日丽,万物勃发,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勤春来早,我们在春天播种的是绿色希望,到金秋时收获的是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