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的语文课本,见到“什么”二字,不知是啥东西,蜀童感到困惑。日月星,牛马人,都具象,很好懂。唯有这个“什么”,已出象外,让人弄不明白。上中学读英语,学会拼音,忽悟得“什”和“么”的古音拼起来就是川话的“啥”,心头疙瘩才解开了。今老矣,又困惑:“这个‘啥又是啥?”
原来“啥”就是蛇!
《说文解字》有“它”字,就是“蛇”字,音shé,食遮切。“它”字篆文像毒蛇的三角形头部和直立的颈部。许慎特别说明:“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意思是说远古先民生活在丛莽间,蛇咬为患,所以相互问候:“没蛇吧?”迨至文明初启,斩劈蒿莱,上宇下栋,移居堂室,蛇患远离,问候话留下来,暗变成“没啥吧”,今人仍然这样问候。例如甲跌倒了,乙去扶起,问道:“你没啥吧?”甲摆手笑,答道:“没啥!”若是北方人,便答:“没什么!”蜀人以龙为老大,以蛇为老二,称之为梭老二。“什”和“么”的今音拼成“梭”声,仍然是蛇。冷兵器的梭镖即蛇矛,斯可证也!语音考古可补充田野考古之不足,未可忽视。
普天之下的蛇都发出“咝咝”声。“其名自呼”,所以叫蛇。蛇的英文是snake。试急读之,这两种远距离的语言都带着“咝咝”声。可知“其名自呼”的命名法,不论欧亚,古人都懂。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便是蜀人称大蛇为“梭棒”(本作“蛇蟒”二字),同英语的serpent(大蛇)的读音几乎相同。倒转来便成了今人说的“蟒蛇”一词了。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书鱼知小》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