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饭碗之谜(2)

“怎么会让高爱卿空手前往呢?”皇帝顺手将自己吃饭的金碗丢了过来,“赐你金饭碗一只,保你吃喝不愁。”

高进苦笑:“万岁是让微臣端着金饭碗去讨饭吗?”皇帝哼一声:“爱讨便讨,爱要便要。朕要歇息了。”

“臣高进领旨。”高进只好悻悻出宫。

高进来到邛州以后,眼前的困境远比想象的严重。贪官污吏鱼肉百姓、无法无天,他们大都在朝廷之中有大人物撑腰。高进思来想去,当务之急是先弄到钱粮。这天,高进把当地大小官员召集到一起,宣读圣旨,表明来意。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官员立刻如丧考妣,纷纷强调自家也山穷水尽,日子没法过了……

高进不动声色,看着他们表演,说道:“在下体谅诸位苦衷,不要求大家出钱出力。临行前,圣上御赐金饭碗一只,许我奉旨讨饭。我只跟大家讨要一碗米可否?”

众官员一听,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纷纷表忠心,莫说一碗,十碗也成。

高进再次重申,只取一碗,碗装满即可!讨米即日便行,按官职大小依次开始,如有不从者,按抗旨忤逆严惩不贷!邛州万千百姓为证。之后还说口说无凭,要这些官员当场签字画押。

讨米之日,众官员是真的哭了,据说还有当场晕死过去的。高进悄悄将金碗凿去了碗底,这碗如何装得满!得来的米粮当场分与了灾民,既救济了百姓又惩治了贪官,大快人心。

高县长讲完这个故事,李老爹眼含泪光说道:“我的祖爷爷当时是村里的族长。高大人赈灾完毕,并没有离开,请命留任。他一边惩贪除恶,一边跟百姓一道修田开渠……两年的工夫就让家家户户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好景不长,第三年头上,高大人被宣调回京……”

高大人离开的那天,送他的百姓人山人海,依依不舍。一直送到码头,高大人施礼做别。大家纷纷拿出带来的礼物,要求高大人接受,实际上就是一些米面粮油、水果之类。高大人坚辞不受。李家祖爷爷拎着半袋米,端着一碗水,来到近前,扑通跪倒,执意要高大人接受自己的一番心意。众百姓呼啦啦如山倒般一起跪下,大声齐呼:高大人请受!

高大人双手接碗,一仰头,咕咚咚将水一饮而尽,然后搀扶起老人家,表示米粮一粒不取,果蔬一颗不收……

为了让大家安心,高大人决定收下喝水的碗,留作念想。那碗就是一只普通的农家粗瓷黑碗。众人看高大人如此决绝,只好作罢。登船之际,高大人将一个粗布包裹赠给李家祖爷爷。高大人走远后,李家祖爷爷打开一看,呆住了,正是那只没底的金碗!

李老爹道:“此后祖爷爷留下遗训,无论家里出了何种变故,都不能动这只金碗。金碗是高大人的,必须完好归还。可是高大人一去就再也没回四川……不知高大人后来怎么样了?”高县长道:“他老人家回去之后,就天天用那只粗瓷黑碗吃饭,这也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李家父子一惊:“是不是他把金饭碗毁坏并送人的事情,皇帝怪罪了?”高县长说:“应该不光是这些。当时他说错了一句话。他说,金饭碗,银饭碗,都不如老百姓给的饭碗端着受用!被小人抓住把柄,借机陷害,最后屈死在大牢里。家人也受到牵连,流放边疆……他们只带出了那只瓷碗。所以瓷碗就成了我家的传家宝。这只瓷碗我今天也带来了。”高县长说完,从旅行包里取出一只锦盒,打开来,红绸缎子包着的正是一只粗瓷黑碗。

李阳在旁边顾不得许多,激动地几把扯开包袱:“没错啊,就是这只金碗啊!”

包袱打开,李阳爷儿俩都愣了,眼前的这只碗虽说也是金光闪闪,但要命的是有底!

李老爹皱起了眉头:“还真不对!包袱没错……李阳咋回事?”

李阳直挠头皮,这时他的电话响了,是刘师傅打来的。刘师傅在电话里说,自己一时贪心,脑子一迷糊,匆匆忙忙地给掉了包。可是这碗神得很,怀里抱着金饭碗,说啥也吃不下饭了,人瘦了一大圈,照这样非把命丢了不可……

高县长在一边也听明白了,于是接过电话:“老刘啊,不是碗有鬼,鬼在心里啊!知道错就好。我是高民,在宽沟村,马上把碗带过来还给小李。”

高县长挂掉电话说道:“近年来,我县的党风廉政建设搞得非常好,‘反腐拒变,一心为民,打造清廉乡村,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当初有个想法,如果真的能够找到金饭碗,就把它买下来,连同这只瓷碗一并上交,放到廉政教育基地,时刻警醒告诫干部职工们。现在细细一琢磨,考虑欠周啊,首先这金碗我无论如何是买不起的,另外也让小李产生了误会,给他带来了麻烦,我检讨。”

李阳脸红了:“不怪您,我心里也有鬼啊!爹,高县长,我决定了,我要留在村里,踏踏实实地干。”

李老爹一拍巴掌:“好孩子,你能想通了太好了。高县长的提议不错,我也拿定主意了,金碗上交!金碗终于有了着落,我也能跟祖宗们交代了。”

高县长摇摇头:“这么贵重的东西……”

李老爹恼了:“贵重?我倒觉得还是我家那只老瓷碗更值钱咧。咱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