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坟(2)

刘蒙快速地把十几亩地具象化,他惊喜地一把抱住了老太太:“奶奶,我的亲奶奶,真没想到,您给我留下了这么大一笔财富!”

老太太在他额头上点了一指头,然后又叹了口气,说道:“当年啊,我们盛家可是县里的名门望族。想不到啊,现在却连孙媳妇都娶不起,唉——”她站起身,摇摇晃晃地回屋去了。

刘建松一家三口顿时来了精神,马上打开地图,搜索盛金蓬坟墓的位置。很快就搜出来了,在本县的青岗村,现在那里是一座农业观光园。

他们研究该怎么要回这座墓来。刘建松在街道上当着小干部,跟相关部门都有所接触,对这类事情的流程还是有些了解。他想了想,告诉媳妇和儿子,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得证明咱是盛金蓬的唯一继承人,才能把坟认下来。

他媳妇和刘蒙连连点头,说这是头一步,要抓紧办呀,明天一早就出发。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奔了大有村,那是盛家的老家。他们先找到村主任,送上一份礼,说明来意,想寻几个人证。

村主任很吃惊,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村里的老人也都不在了,谁能知道啊,更无法证明。无法证明的事,更不能盖章啊。盖了章,他是要担责任的。

想想也是,盛萍萍今年都那么大岁数了,要想证明她家上一辈的事,那不是难比登天?

刘建松忙问他怎么才能开出这个证明来。村主任想了想告诉他,按他们说的,盛金蓬在当地也是个名人了,县志里应该有记载,你们到档案馆里去查查吧。有了依据,村里也好开这个证明。

村主任说的也有道理,刘建松和刘蒙赶到县档案馆,说尽了好话,管理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查到了相关记载,跟盛萍萍所述相同。

刘建松带着复印件赶回村里,村主任倒没犹豫,就给他们开了一份证明。刘建松拿着证明,心里就有了底,带上媳妇和儿子,奔了青岗。

他们大摇大摆地来到青云农业观光园。

离着老远,他们就看到观光园中有个大鼓包。刘建松说那应该就是墓,刘蒙赞道:“真够气派的。”

他们来到观光园门口,一个老头儿正坐在墙边晒太阳。见他们要进门,老头儿就问:“干啥去?”

刘蒙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来祭拜!”

老头儿睁大了眼睛,皱眉问道:“祭拜?”刘蒙冲着园里的大墓抬了抬下巴,说道:“那是我太姥爷的墓,我来祭拜祭拜,不会不让我们进吧?”

老头儿坐正了身子,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皱眉问道:“你知道那里埋的是谁不?”

刘蒙说:“盛金蓬啊。”说着,他就把证明递给老头儿看。

老头儿不敢做主,赶紧给园主宋颂打了电话。

没过十分钟,宋颂就赶来了。他听刘建松说明了事情的缘由,又看了他们的证明,不好再说啥,打开园门,陪他们过去祭拜。那老头儿一直跟在他们身后。

祭拜已毕,刘蒙围着大墓转了两圈,叫过来宋颂,沉着脸说:“宋哥,你们这么对待我太姥爷的墓,有些不合适吧?”

宋颂惊疑地问道:“怎么啦?”刘蒙说:“我家太姥爷,那也是抗日的英雄。可你看看,你们种的地,离他的墓也太近了,这一浇水,弄不好都能浇到墓里去。”

宋颂也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一听这话茬,就觉得不大对劲,沉了脸,说道:“我承包这片果园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你要有意见,就找村里说去。祭拜完了吧?请你们走吧,我该关门了。”

刘建松说:“这是我们家先祖的墓,我们来祭拜,愿意待多久就待多久,还能限制时间怎么的?”他媳妇和刘蒙也跟着帮腔。

宋颂说:“你们愿待就待着。”他喊过几名工人,让他们给周围的果树地浇水,然后扭头对刘建松他们说道:“这是我的观光园,你们要是乱动,造成了损失,可别怪我不客气!”说完,他就铁青着脸走了。

刘蒙气鼓鼓地说:“看看,他什么态度嘛!”

这时候,一直跟着他们的老头儿开口了:“祭拜先人,就是为了表达追思。一年也就那么几天,用不着天天来拜。你们放心,我会照看好墓地的,绝不会出事。宋颂都搞清你们的关系了,你们再来,我给你们开门就是了。”

老头儿话音刚落,几名工人拎着铁锹过来放水。墓周围都是果树地,工人们要成心来放水,他们就没法出去了。

刘建松小声说:“咱们先走吧。”认墓的目的已经达到,再待下去也没有多大意义。

三个人出了观光园,刘蒙说:“这个墓占地太小了。”刘建松点了点头,说:“要是当年,像你太姥爷这么大的官,墓地能占好大一片呢。现在是啥都不讲究了,居然开上了观光园!”

刘蒙心里一动,说:“或许当初就是很大的,就因为没人管,才一点点变小了!要是能找到当初的地契就好了。”

刘建松说:“咱们可以再去档案馆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