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邻

1963年夏天,张琴带着未满周岁的遗腹子,离开令她伤心的省会,移居一座沿海小城,她想换个心情。搬来数月,张琴发觉心情并未改善,反而更糟,她对自己的芳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邻居李婶,一个50多岁的妇人,待人热情,对张琴也客客气气的,但她的一些行为却让张琴十分反感。

李婶和儿子一家五口挤在一套70平方的房子里,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房子一样,紧巴巴的。没有闲钱给孩子买玩具,疼爱孙子的李婶给孩子买了两只小鸡,捡回一辆被人丢弃的儿童自行车,孩子们高兴极了。

张琴却不高兴了,因为屋窄,李婶把鸡和车都放在过道里,过道里充满小鸡粪便的气味,时时钻进张琴的房里。有洁癖的张琴几次想说,但碍于情面,无奈忍了。

这天,张琴下班较晚,恰巧过道的灯坏了,光线昏暗,她不慎被小车绊倒,磕破了皮,撕毁了衣。张琴原来就憋着一肚子气,一看新买的衣服撕坏了,十分心疼。有孩子后,她过得并不宽裕,省吃俭用地买件新衣服,现在竟然……

她气哼哼地爬起来,突然,头上又挨了一鞋底,张婶竟然还在楼道晾鞋袜。张琴火气上蹿,用力踹小车几脚,“哗”,小车倒地,“唧”的一声,砸死一只受惊外逃的小鸡。

听到外面的嘈杂声,李婶一家都出来看,她的两个孙子大宝、二宝一见鸡宝宝死了,放声大哭。

李婶原先听到张琴的叫骂,心想:唉呀,把张琴惹毛了,见了她多说说好话吧。可一见鸡死了,两个心肝宝贝哭得这么伤心,李婶也来火了,嗓门也上去了。张琴受了伤,衣服被撕破,还摸了一手的鸡屎,自然不会让这件事轻易地过去,过道里顿时弥漫起火药味。

口仗打完了,仇也结下了。平日两家关系不错,谁家缺个啥互相借用一下,现在疙疙瘩瘩,谁也不搭理谁,很尴尬。

半年后的一天,张琴发现宝贝儿子有点反常,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张琴心疼地抱起他。儿子也不像平时那样在她的包里翻找零食,而是在妈妈的怀里一会儿哭,一会儿闹,不一会儿就哇哇地吐了。儿子是张琴的心头肉,儿子缺少父爱,她比任何一个母亲都溺爱孩子。见孩子这副样子,张琴心急如焚,抱起儿子疯一般向市医院方向冲去。

为了抢时间,张琴慌不择路,她抱着儿子从小区后面那条路向医院跑去,她只知道从这条路去市医院更近,却在情急之下忘了那段路当时还没有设公交站。

两岁多的儿子虽然不胖,可结实着呢,张琴抱着儿子才跑了两站路就精疲力竭,上气不接下气,累得靠在路边的大树旁,抱着儿子放声痛哭。

“让我来吧。”一双有力的手抱起了张琴的儿子,张琴抬头一看,是李婶。原来她一直跟在张琴身后,在这个紧要关头帮了张琴一把。常干体力活的李婶力大无比,抱起张琴的儿子健步如飞,张琴竟然有些追不上她。

经医生诊断,孩子是误食了有毒食物,幸亏抢救及时,孩子的命保住了。张琴激动地给李婶跪下,感谢救命之恩。

“别这样!都是为了孩子。”李婶慌忙扶起张琴。

几天后,张琴母子从医院回家,发现过道里的小车不见了,张琴问李婶:“小车哪去了?”

李婶爽朗地说:“送人了。”

“那是孩子的玩具呀!”

“孩子大了,不用再玩玩具了。过道小,也摆不下。”李婶呵呵地笑着说。

“这……”张琴有点过意不去,心中有了想法。

下午,她来到一家儿童玩具商店,对售货员说:“请您介绍一款最流行的,适合六七岁孩子玩的益智玩具。”

“价格有点高,可以吗?”

她摸了摸兜里的几张票子,微微一笑说:“没事,都是为了孩子。”

点评:

小说通过化解邻里矛盾的小事,让我们联想到当前和谐社会的大主题。多为他人着想,遇事主动承担责任,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热情帮助,都是值得提倡的做法。所谓“家和万事兴”,不仅一个家庭,邻里相处也是如此。小家和睦了,社会就安定,人们会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