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为了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县书画协会杨会长钦点王雷和刘光明国庆期间在文化馆联合举办一场国画艺术展。
办画展可是刘光明多年来的梦想啊,杨会长本以为他会满口答应,万万没想到的是,刘光明一听,连连摇手:“不行不行,我最近身体不好,精力不济,还是辛苦王兄担此重任吧!”
杨会长不解,这么好的机会,不好好珍惜,还拱手相让?
王雷和刘光明的国画在小城小有名气,但正应了“文人相轻”那句话,多年来他们表面上互相吹捧,心里却在暗暗较着劲比高低,谁也不服谁。按理说,一起办画展不正是一决高下的好机会吗?看来,刘光明还是底气不足。杨会长这么一想,不再说什么,期待地看着王雷,王雷微微一笑,一口答应了。
接下来是紧锣密鼓的筹备、布展。王雷在国画作品上精挑细选,但不发请帖、不备红包、不订宴席,仅在文化馆门前挂了一条横幅,摆了一块制作简单的宣传牌,再就是印了一些观展纪念券,画展便如期开幕了。
刘光明暗暗发笑,五年前,王雷是工商局局长,举办了一场书画展,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书画展开幕那天,鞭炮齐鸣,鼓号喧天,县城的各界名流,来了不下两百人,几位政府要员也在百忙之中前来致贺剪彩,档次和规格之高在小城里前所未有。如今退下来了,他不搞开幕式,也不邀请官员和名流捧场,倒是有自知之明。
果然像刘光明预料的一样,开展当天上午,只稀稀拉拉来了几十个人,到了下午,偌大的展厅便冷清起来。
一直关注着画展情况的刘光明看到展厅简直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心里很高兴,这正是他想看到的结果,他就想让王雷亲身体验体验“人走茶凉”的冷清场面。他要让王雷知道,当年不过是他仕途强势,才在小城抢尽了风头,并不是他技高于人。
下午,刘光明哼着小曲,特意来到空荡荡的展厅,装模作样地“欣赏”一番。王雷展出的国画共88幅,有斗方、册页、中堂,一律用镜框装裱着。内容有山水、花鸟、人物,基本上都是写意画。他一边看,一边思考,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嘲讽的微笑:这些作品说得好听些,乃不拘一格有创新,离经叛道有个性;说得难听些,乃野路子、野狐禅,与国画正脉相去甚远。
他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唉,这么好的国画作品却备受冷落,现在的人呀,文化素养真是不高,不懂得欣赏啊!”王雷笑笑:“不急,上午才开幕,很多人都不知道,说不定明天人就多了。”
刘光明一听,差点笑出声来,煮熟的鸭子嘴硬,看你怎么撑过这几天。“希望如此,明天我再来给老兄捧场。”刘光明不阴不阳地扔下一句话,扬长而去。
说来也奇怪,第二天刘光明再来,发现光临展厅的人果然多了起来,上午陆陆续续有上百人,下午三五成群又有两百来人,而且男女老少各个年龄层的都有,显然不是哪个单位组织的。他们进场后很守秩序,观看完毕后还不忘在前台领一张观展纪念券。刘光明有些不敢相信,不会是步行街上的人走错路、进错门了吧?他悄悄在门外叫住几个人打听,几个人都说:“我们就是特意来看王雷老师的国画展啊!机会难得!”
刘光明心里酸酸的,没想到王雷退下来,没有了局长的光环,作品还颇受群众青睐,难道真的是他的作品已经炉火纯青、高人一等?
第三天,刘光明忍不住又来到了展厅附近,这天更夸张,从早上开始就络绎不绝地来了五百多人,午饭后来观展的人更像赶集似的川流不息。一个小县城,人们如此踊跃来看国画展,真是前所未有。刘光明看得目瞪口呆。下午,书画协会的杨会长来到展厅,见到如此火爆的场面,兴奋得一把握住了王雷的手:“艺术就是要如此深入群众、扎根人民,你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啊!”
当时电视台的记者正在附近采访,见此情景,马上举着话筒拥了过来,现场采访了王雷、杨会长和观展群众。当天晚上,刘光明就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了王雷唾沫横飞地高谈国画艺术……
看着王雷又一次声名大振,刘光明百思不得其解,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躺在床上生闷气。女儿看他心情不好,胃口也差,下班时带了一份他爱吃的酱鸭回来,并把一张宣传单递给他,开玩笑地说:“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王叔退下来后为人做事很接地气啊!”刘光明接过一看,宣传单上写着:“即日起,三天内凡去文化馆观看‘王雷国画艺术展’者,可凭观展纪念券在本店免费领取价值15元的酱鸭一份……”
刘光明这才想起,王雷的女儿在文化馆附近开了一家酱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