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君子之交淡如水”,这里的“淡”,可以是清淡、淡泊,但绝不是淡漠、凉薄。
淡泊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名利角逐“淡漠而不看重”的状况。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提到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曹植在《蝉赋》中也有“实淡泊而寡欲兮”的阐述。
淡薄为稀薄、清淡,谓密度小,或味不浓,喻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可解读为冷淡、不亲密,是一种印象模糊、情感淡薄的状态,是世情冷漠、凉薄的外在表现。如果是用到一个人实际生活的状况上,淡泊也好,淡薄也罢,都带着“清贫”的意味。
淡泊之味,在诗词中多有体现。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坎坷,能够在遭遇挫折坎坷时葆有淡泊心境的,唐代王维算是一个。
王维有一首《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写这首诗时,王维从太乐丞的职位被贬谪到济州。但他很快就从济州辞官,返转嵩山隐居。
一路上,流水淙淙,清澈明净,草木丛生,生机旺盛,诗人驾着车马,徐徐而行,内心从容,神态悠闲。这情态,恰似流水一去不回,有如暮禽一心归巢。前方,有他心仪的宁静悠然的生活环境。
虽然面对人生的阻挠困厄,心头也有荒城和落日般的无奈,但他的归隐之心丝毫没有改变过。一个状元及第、能诗会画、精通音乐的人才,只因为下属在私底下舞了一回黄狮子,就失去了朝廷的信任。他不敢想象,如果依然执着于功名,以后会遭遇怎样巨大的挫折。
他怀着一颗脱离尘埃的心,放下了得失,远离了宠辱,以一首小诗,抒发了闲适之情、淡泊之味。
如此身心淡泊的人,无欲无求,清静自守,有何不好?只是,“淡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所以,凡淡泊之人,不会把自己的全部都倒出来,总要隐藏一部分,隐而不露。为什么?只为着在烟火尘世间更好地生存。
淡泊的人,往往是淡而不薄,在大是大非面前,永远有自己的主见、温暖和人情味。
而人情淡薄,最易让人感受世态炎凉,看透人间冷暖。人与人之间,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争斗,在暗中汹涌;生活中的背叛,也没有闲着,总是游魂般层出不穷;甚或你在低处崩溃哭泣时,别人站在高处朗声发笑——这,就是人间的淡薄。
生而为人,可以淡泊,但不可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