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0月,29名核动力专业人员来到位于四川乐山夹江县、对外号称“西南水电研究所”的909基地报到,这29人和分到其他地方实习的7人一起,被称为“09小分队”,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艇员队伍中最早的一批。
学习安装调试
艇员们来909基地时,主体工程刚基本完工,进入安装和调试阶段。那时,当地关于这个神秘基地的谣言四起,当地村民成群结队来看。基地只能在核潜艇车间外围盖了一些楼房,让它的外观更像一座工厂。用于通风排气的大烟囱从不冒烟,里面可以跑汽车,令当地人大惑不解。村支部书记来问基地是干什么的,研究所的领导说是做半导体的,并送给村子两台半导体收音机。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都来要,研究所应接不暇,还买过当时最好的熊猫牌半导体收音机,100块钱一台。
每天,彭士禄、李一传等国内专家和二机部的技术人员在小小的会议室里给29人讲课,讲授核物理、热工水力、高等数学、化学、电子学、辐射防护等几十门学科,课后再实操、模拟演练。核潜艇技术复杂,36人中除龚徐洲和王伟荣两个高中生外,其他都是初中文化,甚至还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对于连计算尺都不会用的他们来说,这些教科书和辅导资料如同天书,早上一起床,枕巾上全是因焦虑掉的头发。“台上教员讲得一身汗,台下官兵听得汗一身。”教员们绞尽脑汁,试图将深奥的专业术语讲得通俗易懂,比如把原子核的核裂变比作电影散场后奔向四面八方的人流。
理论学了三个月之后,开始学习安装、调试、运行等各个环节。在参与试验演练时,剂量员刘洁清曾经三天三夜不休息,盯着测量反应堆的放射性变化和压力变化。反应堆一旦管道破裂,水溢出来的力量比子弹还要厉害,能打透5厘米厚的钢板……一年后,实习人员全部合格,无一人掉队。多数人的体重都掉了一二十斤。1970年10月,全体人员从全国各实习点赶回葫芦岛造船厂集中,准备接艇试航。
核潜艇开始试航
1970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77周岁生日这一天,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这艘091型攻击核潜艇首艇于1968年在渤海造船厂开工,是中国在没有外援情况下独立设计建造的,所有零部件均为国产。因为处于试验阶段,这艘核潜艇还属于国防科工委的科研产品,没有授予舷号,要试验合格以后才能交付海军,因此被暂时命名为“1701”号核潜艇。
“1701”号当时有编制108人,即108个岗位。艇员、科研人员、造船厂工人等共计400余人参与试航。其中,艇员配备了“甲艇”和“乙艇”两套人马,考虑到试航任务的繁重性和连续性,试航任务基本上由“甲艇”人员完成。
1971年4月,核潜艇进入系泊(即潜艇在码头或船坞系泊状态时)试验阶段。每项试验完成后,由驻厂军事代表代表海军逐项验收。8月17日,周恩来亲自批准核潜艇开始试航。8月23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开始进行航行试验。
艇员做紫外线照射
核潜艇上配有水上厕所和水下厕所。在水下航行时,只能使用水下厕所。用后的厕纸要投进耐压的钢制马桶。冲厕所时,先启动开关,用水密气密的盖子将马桶完全密封,打开阀门,让海水从注水口涌入,开启高压吹出系统,把污水吹进大海,再关上阀门,将海水阻拦在外,打开内部阀门,使马桶洁净如初。一次,一个战友没盖好马桶盖子就开启了控制海水进出的阀门,强大的气压使大量海水瞬间涌入,带着污水喷得满厕所都是,让大家又是气又是好笑地清理了半天。
核潜艇在水面航行时,水下厕所不能使用,只能使用位于指挥塔一侧的水上厕所。艇员上厕所前要向指挥员报告:“舰桥!我要方便!”然后领取一个牌子。一次最多只能发出5个牌子,这样当核潜艇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及时判断厕所内是否有人,能否立即关舱门下潜。与水面舰艇不同,核潜艇没有固定床位,哪里床铺空了就睡哪里。两三间大宿舍,和火车的卧铺车厢格局类似,每个隔间12张床铺,长度170厘米,艇员们大多只能蜷缩着睡觉。宽度比火车卧铺窄四分之一,间距也更窄,只能先伸进一条腿,手扶栏杆再伸进第二条腿,然后把上身送进去。侧躺时,身体距离上面的床板只有十几厘米。睡满4小时后必须起来,给下班的战士腾位置,这样就有了4小时的个人自由活动时间。
每天,艇员们都必须做5分钟的紫外线照射。会议室天花板的一个紫外线灯管打开,大家坐在沙发上,全身脱光,只穿内裤,戴上墨镜,静坐5分钟。
险情不胜枚举
当时,核潜艇对中国是一片空白,第一艘核潜艇面临200多项试验,发生重大事故堪比空难,很可能无人生还。1972年上半年的一天,长达97米的核潜艇在渤海湾做下潜试验,在水下高速航行时升降舵突然失灵,造成船体大纵倾,眼看还有3米就要撞到70多米深的海底。千钧一发之际,水手长张琳迅速反应过来,马上手工操作,将水平舵调整到上浮角度。艇长杨玺下达回舵口令,但舵却卡住,核潜艇以极大的首倾角度冲向海底。水手长张琳报升降舵故障,杨玺下达口令“停车、退三”,同时下令“首主水柜排水”,舱段军士长郭富群迅速徒手转开了二三十个直径30厘米的大阀门,这种阀门平时成年男子转动一个都是非常困难的。主机兵龚徐洲立即在后面倒车,艇首迅速抬起。紧接着中间主水柜排水,再向首主水柜适当注水,保持首尾平衡,直到艇浮到半潜状态。近5000吨的潜艇被成功拉回,跳出水面近两米,这是一种99%会艇毁人亡的状况。整个排险以秒计时,犹豫一秒钟,核潜艇一旦触底,艇内正在运行的设备就会脱离船体,管道爆裂,上千摄氏度的高压蒸汽涌出,艇内所有人会瞬间变成“拆骨肉”。刘洁清日后和战友们回忆此事,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因为类似的险情实在不胜枚举。
从1971年开始,到1974年交艇,核潜艇分3个阶段出海26次,进行各种试验近200项,反应堆运行数千小时,主机运行数百小时,累计航程6000多海里,在各项试验中获取千万个技术数据,完成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试验试航任务。1974年8月1日上午10时许,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交艇命名仪式在渤海湾畔举行,该艇被命名为“长征1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