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统计过,当下的丈母娘在选女婿时,最喜欢的职业依次为公务员、医生、教师。在古代,学而优则仕,最优秀的人才通常都以当官为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古代官员的工资高吗?
先秦时期,官员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有爵位的贵族官员,并且可以祖传,老子当官,儿子、孙子也能当官;第二类是非贵族出身的官员,一般随机任用。第一类官员的收入主要来自贵族爵位所获得的采邑。所谓采邑,就是君王分封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人口。从采邑上获得的收入就相当于这类官员的工资了。这种世代做贵族、享有采邑的制度叫作“世卿世禄制”。第二类官员由于没有“贵族编制”,也没有采邑,因此只能从上级那儿领工资,叫作“稍食”。稍食的多少,由雇佣双方协商决定。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到卫国时,卫灵公有意留下他做官,但不知道工资该给多少,于是就问孔子:“你在鲁国的时候俸禄是多少?”孔子答道:“一年大概是粟六万斗。”
于是,卫国也按这个标准给孔子发工资。
秦朝建立后,官员不再世袭,而是由国家直接任命,世卿世禄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此后,官员的收入主要是国家给的俸禄。汉朝根据官员的秩次发放相应数量的粮食(有时是半钱半粮食),粮食的计重单位为“石”。所以在不少汉朝题材的文学作品里,官员的大小经常用几百石或几千石衡量。
汉朝三公(类似于今天的副国级官员)的年俸禄为万石,但这里的万石只是个虚数,实际为四千二百石;郡守(类似于今天的省级官员)的年俸禄为两千石,实际为一千四百四十石;级别最小的基层公务员,月俸禄为十一石,折合每日为一斗二升,所以这种小官又叫“斗食”。最高和最低级别官员之间的俸禄差了三十多倍,差距还是很大的。
汉朝官员的收入到底是高还是低呢?我们拿同时期的普通老百姓对比一下便可知。据学者估算,汉朝三公级别官员的俸禄收入为普通民众收入的四十七倍。这样算下来,即便是最基层的“斗食”,也是普通人收入的一倍多。除了俸禄之外,汉朝高官还能获得名目众多的额外赏赐。比如东汉皇帝在年底时给予各级官吏的赏赐,称“腊赐”,类似于今天的年终奖。
唐朝官员的俸禄是真正的俸禄,分为俸和禄两种。俸发的是钱和布匹,禄发的是粮食。除此之外,国家还会发给官员一块耕地,称为“职田”,官员可以租出去,获得的收入即为工资。但唐朝官员的收入并不高。有学者估计,即使是一个唐朝的五品官员,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厅级干部,其收入与汉朝的基层公务员相比也高不了多少。
另外,唐朝还经常扣工资。皇上修宫殿、打仗缺军费,这些都要扣工资。
官员工资最高的要数宋朝。宋朝官员的工资分为两部分:俸钱、禄粟等基础部分称为本俸;第二部分是各种职务补贴,称为“添给”。综合算下来,宋朝最高级别官员的月收入在百万元上下,基层公务员每月也在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宋朝政府还给官员配仆人。最低级别的官员可以配一个,宰相可以配一百个,仆人的衣食开销全由国家报销。所以,宋朝官员的收入是历朝历代最高的,清代文学家赵翼就曾在文中惊呼“宋制禄之厚”。
很多朋友都认为明朝官员工资低,我们来看看具体有多低。明朝官员分九品十八级,正一品官员每月俸禄发米八十七石,级别最低的从九品官员每月发米五石。在人均收入普遍都低的明朝,这已经不少了。当时江南一个五口之家的年消费折米五十五石,九品官的年发米是六十石,二者相当,最小的官也能养得起全家人。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明朝官员的工资经常不够发,没米的时候就折成其他东西,比如宣德年间折过布匹。有人会问:布匹拿出去卖不就完了?没那么简单,折换的时候政府往往把价格定得比市场价高出好几倍,出去卖就赔钱。最荒唐的时候,政府还把苏木、胡椒等香料当俸禄发放给官员,满朝文武走路时都飘着十三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