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大侠刘邦(2)

刘邦西征进入咸阳以后,顶住众将的压力不杀秦王子婴,并且封存府库还军霸上,召集各地的父老豪杰开会:“秦法太苛刻啦,我就能感同身受,从此以后咱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苛刻的秦法全部废除。大家说,好不好啊?”

于是“秦人大喜”,带着牛羊酒食到刘邦大营劳军,算是自己的一点心意。但是刘邦说了,我们的粮食多,不用大家费心了。结果“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这就是关中的人心。

可能自从记事起,他们就觉得生活很累,秦法很严苛,可活了大半辈子,却不知道如何改变悲催的世道。直到遇见刘邦,他们才知道,原来真的可以换一种活法。

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刘邦就是扶弱济困的大侠,刘邦的军队就是侠客组成的军队。也只有“为国为民”的绿林侠客,才能成为“侠之大者”,超越其他绿林群雄,成为改变时代走向的开国皇帝。

三、

当绿林大侠的艰苦磨炼和高尚情怀彻底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气质。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种气质,我觉得应该是——轻松。他们平时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既不讲究衣食住行,也不在乎什么人际关系,常年我行我素。

刘邦年轻时“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打江山的时候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哪怕做了皇帝,照样骑在大臣周昌的脖子上撒欢。

说白了就是不在乎、无所谓,表现得特别轻松。

但是他们这种人一旦做起事情来,却又雷厉风行,不达目的不罢休。最终每个困难都解决了,横在前面的敌人也都趴下了。

在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之间,切换得非常流畅。

这种气质在诗词上特别明显。刘邦征讨英布叛乱之后,返回沛县故乡,召集父老乡亲们喝酒,亲自上台击筑唱歌,歌词就是流传千古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堂堂皇帝亲自敲着乐器唱着歌,要是不看时间的话,还以为刘邦是豪放派诗人呢。浑身透着一种轻松和无所谓,非常有个人魅力。

四、

公元前195年,征讨英布回到长安的刘邦,发出一道奇怪的命令:“秦始皇帝、楚隐王陈涉、魏安厘王、齐缗王、赵悼襄王皆绝无后,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

在其他人看来,这些帝王公子都是过眼云烟了,他们有没有后嗣,关你刘邦什么事?你还专门发一道命令,让大汉臣民给他们守墓,这不是闲的吗?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刘邦年轻时仰慕魏公子无忌(信陵君),在楚隐王陈涉的旗号下起义,建立的大汉继承秦始皇帝的制度,他们都是刘邦各个阶段的领路人,现在自己也命不久矣,便让人给他们守墓,相当于隔着时空致敬:“你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至于魏安厘王、齐缗王、赵悼襄王,则是战国的国君,刘邦让人给他们守墓,可能是悲悯他们没有后嗣,但更大的可能性是说:“你们的时代过去了,走好,安息。”

以帝王的身份做这件事,这是侠客刘邦独有的浪漫。

随后刘邦病重不能起床,医生诊治后告诉他:“病得不重,可以治。”刘邦听完气得大骂,我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这是天命,谁都改不了。既然人的命运由天定,那扁鹊来了又有什么用?赐金50斤,赶紧走吧。

想明白人寿自有天定,刘邦就再也不看病了,和吕后交代了萧何、曹参、王陵、陈平的相国人选,并且告诉吕后“安刘氏者必勃也”,让周勃做太尉,然后就躺在床上等待人生落幕。

你看,刘邦临终都这么洒脱,没有半点寻常人的留恋不舍,对什么都轻松、无所谓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和追求长生不死的秦始皇相比,刘邦真正动人的地方,便是多了一丝人间烟火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