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吕不韦,便杀死了秦帝国的未来(2)

吕不韦刚刚谋定了秦宫之事,秦军已经在长平大胜赵军,随后又派大军围住了邯郸城。秦昭襄王根本没在意异人的死活。赵国已经到了亡国的地步,赵王也就没有了顾忌,打算把异人杀死,算是出一口恶气。

吕不韦跑到赵国,拿六百金收买了看守,带着异人逃到了秦军之中,然后直奔咸阳。

异人走得匆忙,没来得及带走妻儿家小,被扔在赵国的家人当中,有个三岁的幼童,叫嬴政。

异人来到咸阳。吕不韦让他穿着楚国的服装去见华阳夫人。

吕不韦把一切都已打听得明明白白。现在受到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姓芈。这是楚国的大姓。华阳夫人一看异人穿着楚服,欢喜无限,笑着说:“我是楚人啊。”于是让异人改名为子楚。这是吕不韦的精明和细致之处。

安国君让吕不韦做他的老师,然后辅佐他交结宾朋,学习治国之策,“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安国君于是正式确立他做自己的继承人。

经由吕不韦的筹划,子楚从一个穷困落魄的人质,一步步靠近了最高权力的宝座。由此可见,吕不韦不只是一个商人,更是一个很有谋略的政客。不过此时的吕不韦,还没有真正显露出他的雄心。

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死了,儿子安国君即位。安国君早已重病在身,父亲去世,加上登基为王的种种礼仪,让他病情更加沉重。只做了三天的秦王,安国君就死了。

子楚继位为王,这便是秦庄襄王。庄襄王一即位,立即任命吕不韦为相国,封为文信侯。

安国君虽然只做了三天的王,公元前250年也算是秦孝文王元年,所以秦庄襄王元年从公元前249年算起。

庄襄王在位三年就死了,那个被吕不韦从赵国救回来的小儿嬴政继位为王。此时嬴政才十三岁,不能亲政,秦国的大权都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中。

吕不韦放开手脚,连续派兵向韩、魏、赵发动进攻。十多年中,秦国占有的土地,已经在十五个郡以上,东方诸侯一败再败,毫无还手之力。吕不韦知道,秦国一统天下,已经指日可待。他开始盘算统一之后的治国方略。周王朝统一天下后,周公制礼作乐,成就了周朝八百年基业。现在,吕不韦要制定自己的“周公之礼”.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他一个人当然无法完成。不过他有门客三千。这数千门客,来自诸侯各国,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几乎囊括了诸子百家。吕不韦有着宽阔的胸襟,他想在一部着作中,融入活跃了整个战国时期的诸子学术。各门各派,只要是有用的,都融进来。他要的是一部兼容并包、凝聚诸子学术精华的大书。

编这样一部书,要有完整的计划大纲。他把全书分成“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所谓“十二纪”,就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又分孟、仲、季三节,共十二纪。每纪由五篇文章构成,共六十篇。“八览”中,每览由八篇文章组成,共六十四篇。“六论”中,每一论由六篇文章构成,共三十六篇。再加上一篇《序意》,一共一百六十一篇。其中《有始览》里少了一篇,只有七篇。于是全书是一百六十篇。

一百六十篇文章,包含了天文、地理、政治、哲学、伦理、社会、军事、农业等等,各家学说,几乎无所不有,可以说是杂而又杂的一部书,所以后世称之为“杂家”的代表。然而如此纷繁复杂的一部书,却有条有理,自成体系,以阴阳五行为主干,把各种思想串联在一起,显得杂而不乱。这本书的出现,意味着涓涓细流的诸子百家,开始汇成一条浩荡奔腾的滚滚大江。

吕不韦打算把这些停留在争鸣上的学术,变成真正行之有效的治国理念。

公元前239年,咸阳城闹市的大门外,摆放着一捆一捆的竹简,上面悬挂着千金的赏钱。旁边的告示上明白地写着:“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这便是相国吕不韦的门客们刚刚编着而成的《吕氏春秋》。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书,这是一部治国方略,是为秦国统一天下量身定做的国策。

这是给秦国人看的,给天下人看的,更是给秦王嬴政看的。

此时的吕不韦,已经担任秦国相国十一年,号称“仲父”,其威权如秦王的父亲一般。可是,他感觉到了危机。

秦王嬴政这一年二十一岁,明年就要行加冕礼亲政了。吕不韦对嬴政的性格当然相当了解。他很为秦国的未来担忧。当时的军事家尉缭子对嬴政就有这样的评价:“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这段话,让后世之人大概了解到了嬴政的样貌。

吕不韦不只是感到了自身的危险,还为整个天下担忧。在他掌权的这十多年里,他已经改变了秦军野蛮的作风。虽然秦军攻势凌厉,势如破竹,但是已经很少有斩首十万、八万,活埋三十万、四十万的记载了。

吕不韦主张用义兵,恩威并用,不要太残酷,注重收买天下人心。如此,还需要一个确凿的政治纲领、立国之策。现在有了,所以要公布出来,让天下人知道,天下人遵守。特别是秦王嬴政亲政之后,要照此施政。

在《吕氏春秋》的序里,吕不韦说:“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之母。”这篇残缺的序里,其实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你嬴政要听我的,就像颛顼听从黄帝一般,你要以这部书为法则。

嬴政会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