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一五一十地讲了起来。
吴金强富甲一方,但却无势,时常被大小官吏们压榨,他就想着,若是能谋得个功名,那就不受欺负了。他年岁大了,已经无望,就只有靠孩子了。可他那个儿子吴应明,力气倒是有一把,可大字不识一箩筐,又跟功名扯不上边儿。后来朝廷开科,征招武状元,他灵机一动,若是雇请人替儿子去考,只要能中了前几名,就会被朝廷录用,大大小小当个官儿,再使些钱打通关节,不愁没个官儿当。主意打定,他就寻人。
沧州本是武术之乡,尚武之风盛行,武师辈出,但却贫困。吴金强暗暗寻访了几十人,最后选中了钱之茂。一是钱之茂武功好,应该能拿到功名;二是钱之茂跟他儿子吴应明有三分相像;三是钱之茂家穷,急需银两。于是,他就掏了一百两银子,雇下了钱之茂替考。
朝廷选取武状元,共有三项竞技。第一是举石锁,那比的是力气;第二是射箭,那是比技艺;第三是打擂台,那是比应变能力呢。吴金强也针对这三个项目对钱之茂展开了训练。
第一步举石锁,就先让王石匠打了一对石锁,钱之茂每日练习,到后来已经能一连举起二十几下,少有人及。吴应明也跟着他练,到最后也不过刚刚能把那对石锁举起来。后面的射箭和打擂台那就不用说了,钱之茂本是青年中的好手,练这技艺手到擒来。
半个月前,朝廷开科录取武状元,钱之茂就动身前往。到了校场,他报了吴应明的名字。十五日,第一天比试。慈禧太后本就爱看热闹,更何况亲临校场,还能显出她看重国事,就前呼后拥地来了。那主考官就大声命令开试。钱之茂抓住握手,奋力一举。那石锁被他提起来,本是要往前悠一下,再借着巧劲儿翻腕子举起来。但是,那石锁一悠,竟带着他往前跑去,他一时控制不住,踉踉跄跄地往前冲去,那对石锁竟奔着慈禧太后去了。
慈禧太后给吓得魂飞魄散。大内总管李莲英反应快呀,拦到慈禧太后身前,大声喝道:“快放下!”钱之茂一惊之下,才把石锁举了起来。慈禧太后一惊非小事,不敢再看,急急忙忙走了。侍卫们扑过去,先把钱之茂按住了。
吓到了慈禧太后,当然不是小事了,朝廷里就下了命令,让彻查此事。那知府大人接到命令,赶去抓了吴金强。可怜吴金强还巴巴地等着喜报呢,谁知喜报未到,先上了大堂。
待到吴金强讲完了,知府大人问道:“你讲的可是真的?”吴金强忙道:“一字不假。我儿子吴应明就在家中,传来一问便知。”知府大人就命差役去传吴应明。
一个妇人忽然走上大堂,跪倒行礼:“请大人给小女子做主。”知府大人问道:“你有何事?”那妇人说,她乃是东庄的陈崔氏,早几年丈夫得病死了,吴金强垂涎她家的良田,就遣人在田中放了数条毒蛇,她不敢进田耕作,致使田地荒芜,颗粒无收,只得卖田,买主正是吴金强。知府大人气得一拍惊堂木,怒声问道:“吴金强,可有此事?”吴金强此时哪儿还敢抵赖,连忙认了。知府大人对陈崔氏道:“那地还你了。”陈崔氏喜极而泣。
乡亲们这才想起,这陈崔氏,正是东庄的陈寡妇。世间传言,碌碡王给她做了一个会自己走的碌碡呢。她下得大堂来,乡亲们就围住了她,问此事是否为真。陈寡妇却答非所问地说道:“碌碡王说他能帮我讨回地来,今日果然讨回来了!”
吴应明被带到大堂上,证实了吴金强的话,那是替考,却非要行刺太后,罪过就不一样了。知府大人据实上报,朝廷很快就批复下来了:吴金强流放一千里,吴应明流放五百里,家产没收归公。钱之茂被打了四十大板,好在他一身武功,倒也扛了下来,好歹捡回了一条命,一路讨着饭回到家,元气大伤,再也不练武功了。
官府查抄吴金强的家产,能拆的全拆了,能卖的全卖了,只有一对水桶般的石锁没用,扔在了残破的院子里。王石匠赶来,把石锁拉到陈寡妇家,凿凿雕雕了两天,就成了两个碌碡,卖了三十文。王石匠说:“吴金强不欠我的钱啦。”
后来有人说,王石匠为了给陈寡妇伸张正义,特别把两个石锁打成了水桶型。钱之茂以此而练,自然习惯了它的力道。而到了校场上,用上了方石锁,一举之时,力道和感觉全不对了,还当着太后的面,更加手忙脚乱,这才出了岔子。有人就此事问过王石匠,王石匠笑笑说:“我是碌碡王,啥石头都想打造成碌碡呢。”
直到现在,盐山县里还有许多村在场院边上摆放这古老的碌碡,那是等着收麦的时候轧场用的。没准儿,哪一个碌碡就是王石匠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