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庸马上伏案写奏折,把边关情况一一说出来。
写完奏折,良庸又拿出最后一只鸽子,把信绑在鸽子上。却又想:鸽笼里养了十只鸽子,已经放出九只,却不见一只回来。最后这一只,再有个闪失可怎么办?
良庸犯起了愁,怎么能让鸽子顺利地把信送到皇上的案头呢?他已经把全部希望都放到这只鸽子上了,决不允许它再出什么差错。可此行迢迢万里,谁又能保证呢?越想越犯起愁来,突然他发觉身边多了一个人,竟然是另一个自己。他这一犯愁竟然把灵魂愁出窍来了。良庸就看到那另一个自己慢慢地向信鸽走去,钻进了鸽子的身体里,与鸽子合而为一了。
良庸松了手,鸽子飞了出去。
那只鸽子身体里有了良庸的灵魂,一心想着去京城见皇上。经过日日夜夜地飞奔,几天后它终于远远地看到了京城。鸽子心里欢喜,终于能够完成使命了。它正高兴着呢,突然就觉得头上有一片乌云,猛地抬头一看,是一只鹞子向它扑来,那只鹞子目放精光,爪子尖利,眼看就要抓到鸽子了。鸽子在空中一个转身,便躲了过去。鹞子又继续掉过头来扑向鸽子,鸽子便利用它灵巧的身子,一次次躲着这只鹞子的攻击。可鸽子毕竟太弱小,一个躲得慢了,那只鹞子的利爪便扫到鸽子身上,鸽子的身上就出了一道血痕。鸽子身体内有良庸的灵魂,看到这一幕心想,怪不得以前那九只鸽子有去无回,看来大多是丧在鹞子之手。良庸的灵魂见鸽子就要被鹞子得手了,禁不住借鸽子之口喊了一声:“啊——”
鹞子见鸽子发出怪异之声,也有些害怕,速度慢了一下。鸽子抓住这个时机,从鹞子爪下逃了出去。
可鹞子又向鸽子扑来。鸽子受了伤,明显飞得慢了,这下凶多吉少了。
此时良庸的灵魂更加着急,这一急竟然灵魂出窍,手里拿着一把剑,向鹞子砍去,这一剑砍去,鹞子的几片羽毛被砍下来。那只鹞子受了伤,吓得落荒而逃了。
4.鸽死人亡
就这样,鸽子飞进了京城,又看到了皇宫。可等它飞到皇宫的上空,看到皇宫的墙上有一层层的细网,它根本就飞不进去。皇宫里守备森严,连只鸟也不让进的。
鸽子正在皇宫上空盘旋,远处却有一群鸽子飞来,它就加入到它们当中。那群鸽子的脚上都挂着皇宫的牌子,是皇鸽。
那群皇鸽是飞向皇宫的,并且刚才设的那些细网也都去掉了。鸽子便跟着它们混进了皇宫,飞进了鸽舍。
那只鸽子就见有一个穿着华贵的女人,一脸欢喜地看着皇鸽,还用手来抚摸一只只鸽子。后来她发现一只受了伤的鸽子,惊讶地说:“我的鸽子受伤了!”却又发现,“这鸽子不是我的,是怎么混进来的?”
身边一个太监说:“启禀九公主,一定是这只鸽子夹杂在皇鸽里,蒙混进来的。”那个女人竟是皇上的女儿九公主。
九公主是个心软的人,她给受了伤的鸽子包扎好,又说:“就让它在这里养好伤,再放出皇宫吧。”
九公主转身要走。那只鸽子还有良庸的灵魂在里面,他怎么能放过这个机会呢,一着急又借鸽子的口说起话来:“启禀九公主,微臣有事要向皇上禀告!”
此话一出口,吓了九公主一跳,她还是头一回见鸽子说话。
良庸从皇鸽群里跳出来,又对九公主说:“臣乃边关守将良庸,有紧急事要向皇上禀告,有关边关的生死存亡,十万火急,麻烦公主给通禀呀!”
公主问,边关是不是有个守将叫良庸?有个太监还真记得,说边关的确有叫良庸的守将。
看来这事假不了了。这个公主知道边关的安然,也关系到江山社稷,就把那只受了伤的鸽子抱在怀里,去见父皇。公主见皇上本来是件轻松的事,谁也不会怀疑。
等皇上听了灵魂能附在鸽子里的事,感到不可思议。而鸽子张口说话如常人一般,便不由得他不信了。
接下来良庸便把边关的情况,还有朝中有人吃空饷,导致死去将士们的灵魂得不到安宁的事都说了。鸽子身上还有良庸的奏折,跟鸽子说的一模一样。
皇上吃惊非小,他安坐在皇宫里,想不到江山已岌岌可危。他立即下旨,彻查吃空饷这件事。这一查就明白,兵部的几个要员勾结在一起,吃了边关那些死去将士们十几年的空饷。还封锁信息,养了几只鹞子对付来送信的鸽子……
结果,几个吃空饷的官员一律斩首,将他们的财产全部归那些死亡将士们的家人。并且又增派了兵力到边关,仍然由良庸来统领。
结果,那只鸽子又带着良庸的灵魂飞到了边关。那时候,拒胡关就要破了,朝廷的援兵一到,便把突厥兵杀了个七零八落。
良庸的身体已经昏睡了很多天,等信鸽一飞回来,扑棱棱落到他身上,良庸便醒了。
良庸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摆上香案,点上几炷香,又烧了很多冥纸,他嘴里念叨着:“弟兄们,你们安心地去吧!”
就见城头上有一片黑云飘过,越飘越远。他那些阴兵兄弟们安心地走了。
以后,良庸还是在边关镇守,突厥也不敢进犯了。良庸把那只受伤的鸽子养在鸽笼里,每天都来看它,待它如兄弟一般。
可几年后,那只鸽子突然死了。良庸竟也病倒了,他死前告诉将士们,把他与鸽子合葬在城门外。
等良庸死后,将士们真的把那只鸽子与良庸合葬在一起,墓碑上却写着“鸽神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