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太宗照着王着为他准备的帖子,临摹了几个时辰,仍不得要领。不是字形无锋,就是字的骨架零乱,气得他摔笔扔砚,一个人独自生闷气,有心打退堂鼓。他试探地问王着:“王爱卿出身书法世家,你们王家代代都出书圣,有没有传世的书法秘诀?”王着胸有成竹地答道:“有啊!”太宗转忧为喜:“好,你有书法秘诀就好,来,来,来,快将秘诀给朕。”王着惊讶地问道:“圣上无见过秘诀?”“没有啊!”王着生气了,大声叱责内侍太监道:“我早就让你将书法秘诀交给万岁爷,为啥迟迟不交?”
太宗喝道:“你这奴才,竟敢私藏王大人的书法秘诀,害得朕盲人瞎马走围城—尽碰壁。快交出秘诀,朕饶你小命!”小太监吓得屁滚尿流,“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直叩头,“皇上……王大人……这书法秘诀……”“快说,在哪里?”“奴才不知,这两天,王大人只叫奴才备口大瓷缸,缸内盛满清水,并未给什么秘诀。”太宗又迫不及待地问王着:“王爱卿,你的秘诀到底在哪里?”
王着不慌不忙地指着宫殿里一口盛满清水的大瓷缸,笑道:“圣上,那秘诀就藏在这口瓷缸里,您只要用瓷缸里的水研墨,水干则秘诀自现。”
太宗望着大瓷缸愣了一会儿,接着恍然大悟。
三、舍命诲君
一年后,宋太宗文字功底和书法水准大有长进,常常拿着自己写的字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他花了几天工夫,精心地写了一幅蝇头小楷,喜滋滋地送给王着,想让王着赞美一番。可那王着看后不但没有赞扬,还挑了一大堆毛病。
王着毫不留情的批评使太宗感到很不自在,他不相信自己的字就这么一无是处。他耐着性子,将字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一下子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不得不服了这口气。从此,太宗再也不敢轻易卖弄了。
转眼过了3年,太宗的书法趋于成熟了,他又花了几天工夫写了一幅行书条幅送给王着,心想,这一次看你王着有何话说。没想到王着看了还是直摇头,“功底不足,欠火候。”太宗真的发火了,气得拔出剑来,剑尖直戳到王着的咽喉,大怒道:“你这个酸秀才!屡次看了朕写的字都要在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朕的茬子!宫廷内外人人都夸朕的书法天下第一,却被你贬得分文不值,你是何居心?”
王着脸不变色心不跳,从容地道:“圣上的书法被人捧为天下第一并不奇怪。如果圣上的墨迹不署名、不盖印,混入千万墨迹中,会有人夸吗?”王着顿了一下,又道:“我若昧着良心说几句恭维话,讨你一时喜欢,日后圣上的墨迹将会遗臭万年,后人就会骂我王着是奸猾小人。”太宗听了王着的一席话,如梦方醒。
四、御封严师
打这以后,宋太宗像变了个人一样,变得谦虚谨慎了。有空就攻书习字,再也不许人夸他,不向人炫耀了。他用干了一缸一缸水,磨穿了一台一台砚,写秃了一支一支笔。
有一天,太宗下旨,要王着搜集天下书法精品,王着遵旨照办。他在鉴赏众多的书法精品时,发现了一幅水平极高的书法条幅。这条幅未署名,未盖印,王着端详了很久,从字形到笔锋似曾相识,他认定这是当今皇上的手迹。
王着取了官印,去见太宗。太宗惊问:“王爱卿,匆匆求见朕有何急事?”王着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圣上的文字功力已至佳境,今日一是来祝贺,二是来辞官,圣上的书法非我能再评点了,您另请贤能吧。”王着说着,将官印呈上。
太宗一听,连忙下座,将官印还给王着,无比激动地说:“当初若不是爱卿严加鞭策,哪有朕的今日,你是严师啊!”太宗挥毫泼墨,即席书写了“严师出高徒”5个龙体大字赐予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