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海曲县有一个驴子(方言,指靠驴驮运货物赚运费的人)叫刘大山。这天,刘大山接到了一个活儿—城里德隆粮店的王老板让他从三百余里外的五莲县驮回一千斤小麦,给的价钱还算公道。于是刘大山给那头黑驴喂饱料后,就高高兴兴地启程了。
到了五莲县,刘大山将小麦搬上车后已到下午,因为惦念家中的妻儿,他连午饭都没顾上吃,就即刻往回赶。
当驴车来到一个叫山神崖的地方时,天色已晚,这个地方地势险峻,又是上坡路,刘大山小心翼翼地往前赶车。忽然,他模模糊糊地看到不远处有位老汉躺在地上,刘大山赶紧“吁”了一声,那听话的黑驴顿时停住了脚步。
刘大山正想上前看看那位老汉,三年前的场景一下子闪现在他的脑海中:那天他去奎山砍柴,刚到山下就看到一位老伯晕倒在山脚下,满身是血。离老伯不远处有一个药篓子,看来是采药时不小心从山上滚下来的。见此情景,刘大山连斧头、绳子都不要了,赶紧背起老伯往镇里的药铺赶。刘大山体格健壮,从奎山到镇上足有十里路,他只用了半炷香的时间就到了。
老伯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保住了性命。刘大山松了一口气,问了老伯的住址,然后又通知了老伯的家人,让他们来接老伯回家。令刘大山万万没想到的是,老伯的家人来到药铺后,非说老伯是刘大山推下山的,要他赔钱。而老伯摔糊涂了,也说是刘大山推了他。刘大山百口莫辩,只好自认倒霉,赔了一大笔钱。
一想到这儿,刘大山叹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可不能再做那样的憨头!”于是他喊了一声“驾”,同时把缰绳往一边扯,黑驴领会他的意思,绕过老汉离开了。
这时,天空中忽然飘起了雪花,而且越下越大。刘大山的心里有两个声音在斗争,一个声音说:“老人家昏倒在那里,如果我不救他,他肯定会被冻死,我得救他!”另外一个声音则说:“想想三年前救人的后果,我不能救他!”
最终,刘大山还是喝住黑驴,带着水囊下了车。他紧走几步来到老汉身边,老汉早已不省人事。刘大山蹲下身子,探了一下老汉的鼻息,发现还有呼吸。他赶紧用大拇指掐老汉的人中,接着又撬开老汉紧闭的嘴巴,给他灌了一点水,老汉“嗯”的一声,缓缓地睁开了眼。
刘大山问:“老人家,您这是怎么了?”老汉说他是一个樵夫,在这山里砍了半辈子的柴,上午他砍了些柴,想到山下卖掉换一点油、盐。没想到他走到这里时被一块落石砸中,就起不来了。老汉向好几位过路的人求救过,都没有人搭理他,最后他气息微弱,慢慢地就不省人事了。
老汉对刘大山感激不尽,说要不是他,自己就死在这里了。刘大山说:“您太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老汉说:“你是个好人啊,可我虽然醒了,但腿脚却不听使唤了。如果我继续待在这里,恐怕熬不过今晚了。”
既然已经救了老汉,那就好事做到底,最后刘大山还是决定送老汉回家。刘大山将黑驴拴住后,背起了老汉,朝他指的方向走去。
老汉的家在半山腰上,那是一间完全用石头垒成的小屋子。老汉的家中有个土造的大火炉,旁边堆着一些劈好的木柴,刘大山把老汉放在屋里的土炕上,赶紧把炉子生着。炉火烧得正旺,老汉指点着刘大山从一个口袋中掏出一些黑豆,在火炉上煮。
老汉慢慢爬起来,从一个葫芦里倒出一碗酒,递给刘大山,说:“小伙子,先喝一碗我酿的玉米酒驱驱寒吧。”刘大山谢过,一饮而尽。没过多久,刘大山就觉得有一股暖意冲向腹中,接着向全身散开。真是好酒啊,不一会儿,刘大山全身就暖和了。
酒足饭饱后,赶了一天车的刘大山靠在暖暖的火炉旁和老汉聊天。忽然刘大山觉得眼皮发沉,像灌了铅一般,接着身子一歪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晌午,阳光暖暖地照在刘大山身上。刘大山睁开眼,猛然发现自己躺在一间石头屋里,什么火炉、土炕、老汉……都不见了踪影。刘大山忽地坐起来,环顾四周,发现这间石头屋的北面供着一个泥塑,那模样像极了昨晚自己救的老汉。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自己昨夜做的一个梦?刘大山咕哝着走出了石头屋,却见屋子上方写着三个大字:山神庙。
昨夜的雪下得很大,足有半米多深,刘大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才到了昨夜停车处。不光他的驴车在那里,那里还停了好几辆驴车和马车。刘大山上前询问出了什么事,一个马车夫说:“昨天夜里,前面的盘蛇崖发生雪崩,听说埋了十几个人和五六辆驴车呢!”刘大山又问是昨夜什么时辰的事。有知情人说,大约是二更时分。刘大山算了算时间,如果昨日不是因为救助老汉耽搁了,那么二更时自己的驴车正好行到盘蛇崖。
“好人终有好报啊!”刘大山感慨不已,朝着山神庙的方向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