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奸人设个局

相传清朝道光年间,开封府有一个叫方廷钧的有名讼师,人称方大状。他足智多谋,疾恶如仇,深得百姓爱戴。

一天,方廷钧正在厅堂读书,家人忽报有客来访。方廷钧抬眼看时,见是一个读书人模样的中年男子。来人快步上前,二话不说,“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嘴里连说“方大状救我”。

方廷钧连忙把来人扶起细问缘由。来人叹了口气说:“小人名叫张宪,本地人氏,一向本分守己。继承祖上家业,略有些许积蓄,却不承想一夜之间被贼人骗了大半。还望方大状救命。”

原来,张宪和一个叫甫正的古董商人常有一些金钱上的往来。这甫正捣弄古董,银子常常是大进大出,偶有周转不灵,便经人牵线,找张宪借贷些银两。起初这甫正倒也不错,总是连本带息按时奉还。相处久了,两人便慢慢熟络起来。这一天,甫正又慌忙来找张宪,说是要置买一个大物件,一时不凑手,请张宪借五百两银子给他。张宪起初嫌多,但转念一想,甫正也是做正经生意的,从没赖过账,若是不借,反倒显得不近人情,于是爽快地取出五百两银票给了甫正。

甫正急匆匆地说现在要急着去店铺取货,去晚了怕要被别人抢先,字据容改日再立。张宪笑着说:“甫兄只管去,休要看扁了我。”

“谁知这甫正竟起了歹念,借银子的事第二天便矢口否认。小人多次索要未果,后来再去,竟直接被恶奴赶出门。想来想去,别无他路,只得劳先生写状到官府去告他。”

方廷钧忙问张宪,借钱时可有证人在场。张宪难过地摇摇头。方廷钧沉吟了半晌,说:“不是我不帮先生,怎奈一无字据,二无人证,就是告到官府,先生恐怕也定输无疑。”张宪听了,失望地跌坐在椅子上,痛心疾首大哭起来,只恨自己光顾着脸面,竟没有半点防人之心。

方廷钧思虑良久,安慰张宪说:“先生莫哭,事情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境地。甫正的恶行之前我也略有耳闻,要对付这样的奸徒,也只能用非常的手段。容我寻个时机,早晚替你讨回银子便是。”

话说这天甫正到聚宝斋转悠,忽然看见一只元青花云龙纹梅瓶赫然摆在柜台显眼处。看那瓶子,精致中透着些许厚重,光鲜里带着累累旧气。纹样主宾协调、繁而不乱,釉汁温软滋润、宝光四溢。再看那条龙,体态轻盈,栩栩如生,简直呼之欲出。

这甫正也是有点眼力的,认定这是个好东西。果然,一问价,店主开口就是五百两银票,而且谢绝还价。甫正爱不释手地抚摸了半天,不甘心这么好的东西就这样从手边溜走,于是决定找刘记当铺的掌柜刘朝奉给看看品相。这位刘朝奉是一位老师傅,藏家们谁有什么拿不准的,都请他给掌眼。

第二天,甫正便带刘朝奉来到聚宝斋。刘朝奉捧着那瓶子,仔仔细细地摩挲了半天,然后把瓶还给了店主。

“品相如何?”刚走出店门,甫正就迫不及待地问。刘朝奉摆摆手,郑重其事地说:“万万不可上当!我敢打包票,这只是件高仿玩意儿。”甫正吓了一跳,还是有点不相信:“还请朝奉细说。”

刘朝奉不紧不慢地说:“这瓶子虽说做得精巧,几可乱真,但若细究起来,还是有些破绽的。其一,口沿线条过于规整;其二,内壁光滑少纹。这样的物件儿,也只能瞒瞒别人而已。”甫正听了,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暗自庆幸没有贸然出手,不然就被人给“吃药”了。

按说事情就这么过去了,然而那个瓶子像有什么魔力似的,一直让甫正魂牵梦绕,心里始终放不下。第二天,他又鬼使神差地来到了聚宝斋。当他提出再看看那个瓶子时,店主客客气气地说瓶子已被刘朝奉定下了。

“哪个刘朝奉?”甫正一时没反应过来。

“客官真健忘,就是昨儿个和您同来的那位刘朝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