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沉默(2)

父亲终究是普通而平凡的,有时候甚至是无力的。我工作后不快乐,与他诉苦,他第一次对我说:“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终究是平凡人。”说完之后是长久的沉默。他弯着腰,我发现他不再年轻了,眼角有了皱纹,鬓边有了白发。他不再高大,更像一个普通的中年人了,常年辛劳,他的一双手掌上布满了老茧。我有些心酸,却也不知如何开口。

父亲的无力其实体现在很多方面。祖父去世那年,我读高三。祖父病得很突然,当时面临的选择也很有限,保守治疗或是动手术。最终我们选择了保守治疗,之后祖父很快离世。我虽从未对旁人提过,心里也不是全无心结:若是选择手术,是否总有一线生机?直到我长大成人,固执地放弃工作要去开店,我折腾、胡闹,不听劝告,摔得一身伤才开始明白,原来有些事真的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成功。人生在世,总有许多无奈,接受自己的平庸,也是成长的代价吧。

三、

某日我无意间翻到我幼年时父亲写给母亲的书信。当时家中无电话更无手机,父亲在外,便与母亲书信来往,那些书信母亲都保存着。我翻看了其中的一封:“琴,在外一切安好,勿念。你写信有长进,错别字少了许多。照顾好家庭和女儿。”文字质朴真实并无修饰,看得我眼泪簌簌,不禁忆起往事。有一次,母亲久久没有收到父亲的来信,午后,她抱着枕头失声痛哭,我少不更事,只偷偷地跟着抹眼泪。现在想来,母亲其实是因担忧和思念而哭泣,毕竟在那个年代,能得到的所有关于父亲的消息(包括是否平安)都来自这些信件。母亲自然不愿父亲远离,但为了生存,父亲只好将所有的情感都揉进一枚枚白色的信封里,然后一次次踏着朝阳和薄暮远去。

父亲以前偶尔也抽烟,后来戒了。因在上海的时候有次露宿街头,冬日咳嗽,又耽搁了治疗,转成慢性支气管炎。我还记得那年他回家,家中全是抗生素的瓶装药水,挂完一瓶又一瓶。好在最艰难的时刻总算过去,日子渐渐走向明朗。我读大学时父亲对我说:“若你还想继续读书,学习上我帮不了你什么,经济上会尽力支撑。”这也是后来我执拗地要辞了工作去开店,父亲最终同意让我闯一闯的原因吧。他话不多,但对于我们的爱和付出是无时无刻不在、点点滴滴溢出的那种。

妹妹出生后不久,父亲便因为工作去了异地,工作忙,交通也不便,一到两个月能回来一次。我与父亲都属于性格相对内敛的人,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情绪。小妹脾性似母亲,性格热烈鲜明,又如六月天气,说变就变。

由于童年缺乏父亲的陪伴,妹妹与父亲交流不多,随着我外出读书工作,她可以依赖的人更少。儿时她不听管教,曾被父亲打过几次;长大了,父亲再与她谈话,她直言道:“从小便不管我,现在来管,迟了!”

她说完便回了房间,重重地关上房门。在我们都没注意的时候,她早已长大,再也不是我们心中那个欢快洒脱的小孩了。父亲再次沉默了,傍晚时分,光与影在屋子里交织。夏天的日照时间总是很长,投射下的影子也很长,却再也投不下一个父亲和女儿共同成长的温馨剪影。

四、

大多数时候,父亲是沉默的。我们长大了,学习、工作上的大事他过问一下,生活琐事他即便想问,也不好意思开口,总是托母亲转达。

我第一次离开家乡读书,他安顿好我之后说“我走了”,转身离开,身影孤单憔悴,我几乎要哭出来。毕业后我在无锡,还想辗转去更远的地方闯荡,父亲打电话给我:“回来吧,我希望你能回来,留在我们身边。”我开店失败后郁郁寡欢,父亲又说:“没事,还有我。你这个月生活费够吗?”现在我们与他讨论养老,他说:“我们养老不用你们管,家里的这些,反正以后也是留给你们的。”父亲一直是沉默的,他的这几句话却让我印象深刻,一旦想起,忍不住流泪。我不断长大,越发能体会他当年的不易和艰辛,也就越能理解他的沉默。

我渐渐明白,父亲的沉默其实是一种隐忍,只因为他曾是我们家唯一的男子汉,需要为我们撑起一片天。他的沉默也恰恰是他爱我们的体现,只是都装在自己心里。

父亲当然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有灵巧的双手,从小我看着一块块木料在他手里逐渐发生变化,不免感叹。即便到现在,我也总是以一种欣赏甚至羡慕的眼光看待工作中的父亲。所以我也愿意相信,父亲曾经本可以成为一个传奇,因为爱我们,他才选择了沉默和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