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说,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3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在一次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演讲中,胡适语重心长告诫道:“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他进一步解释说,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看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闲暇时间来打麻将,也许会成个赌徒;他用闲暇时间来做社会服务,也许会成为社会改革者;他用闲暇时间去研究历史,也许会成为史学家。
胡适在白话文方面研究与着述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珍视闲暇时间的结晶。当时,他每天做十几份兼职,忙得不可开交,可一旦有空闲时间,便会思索如何让普通大众听得懂自己的课,并寻找不同的方法不断尝试。在别人闲聊闲逛时,胡适让白话文占领了中国,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引领者。凡成就一番伟业者,都是善用闲暇时间的高手。在这方面,鲁迅与胡适可谓不谋而合。鲁迅说得更透彻:“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大众休闲时间增多,旅游业随之风生水起。腰包鼓起来的人们,纷纷演绎“说走就走”的潇洒,置身华山、张家界、香格里拉,以及富士山、马尔代夫等绝美风景,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旅行让旅行者开阔眼界、丰富阅历,在不同的地方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然而,人若想遇见最好的自己,除了行万里路,更要读万卷书。阅读是心灵跋山涉水的旅行。读书可以克服时间、金钱、脚力等方面的困难与局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东汉末年的董遇,善于利用“三余”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意思是,冬天是一年中闲暇,晚上是一天中闲暇,阴雨天是四时闲暇。东汉兴平年间,关中大乱,董遇跟随哥哥在工地做体力活。他随身带着经书,一有空闲就埋头看书。虽然经常被别人取笑,董遇却没有放弃,最终成为曹魏时期的儒学大家。
有人说“有闲阶层”才能有业余爱好,我没日没夜地工作,哪有时间看书,哪有精力“完善自我”呢?其实不然。有一位长者,即便年事已高,仍每天去办公室,未有半点懈怠。身边工作人员这样评价他:“公司每一个业务细节,他都非常熟悉,这和他几十年来养成的良好生活工作习惯密切相关。”原来,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他晚上睡觉前还是会抽出时间看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每天都要学一点东西,这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其他人聚在一起打麻将,他则抱着一本书甘之如饴。正是因为坚持挤时间学习,他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涵养开阔视野和敏锐头脑。忙里偷闲成就人生,应验了那句老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人生就是一场锤炼,学习、思考、领悟与实践,是锤炼的必由途径。不虚掷光阴,不断充实自己,让人生变得丰富、快乐而有意义,生命终将赢来精彩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