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一条瓜洲河

老家有一条小河,说深不深,说浅不浅,是山溪汇流成河的。

小河的水是从罗霄山脉上游高山峡谷里流淌下来,沿着巍延八百里的井冈山湘赣边界,穿越三山五岳,千川百流,汇入瓜洲河,然后,与井冈山下的遂川县堆子前小溪河交汇后流向东南卜候江,历经百转,流入遂川泉江,向赣江奔涌而去。

瓜洲小河窄的地方,潺潺作响,搭上几块石头,便可涉足越过;宽的地方,像一泓深潭,晶莹碧透,清澈见底。河两岸的柳丝如婆娑,一波一波的翠竹浩瀚,一片一片的绿草如茵。

河,深深地向往着一泓静河。它冲过千重山岗的阻隔,终于来到这清澈又恬静、美丽又宽广的瓜洲河,为的是与她融合,使宽广的河面更加宽敞。

何为瓜洲,在当地又称瓜子洲。

瓜子洲,古时称“岗上”。至清道光末年,山河两岸,梁氏久居,族中读书人渐多,众议“梁”(土语:捕鱼的一种工具)安装在“岗上”怎能捕鱼?“梁”应安装在水中才能有收获(意即:梁氏才能繁荣发展)。千古春秋,河水川流不息,村前水渠逐渐日久月积遂积成一块沙洲,并逐年扩大,且形状酷似一粒瓜子。因此,便命名为“瓜子洲”。

昭逵祖徙瓜子洲后,“忠厚俭勤、辟创基业”。

初到瓜子洲时借住钟姓房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其子之凤、之麟、之尧、之豹、之舜长大成人后,继承先辈勤俭传统,家业渐丰,就先在岗坂右侧建房一栋,后人称之为“老屋”,又在岗坂前建房一栋,后人称之为“老厅”。清道光丙戌年(公元1826年)明位长子启瑚购买钟姓房屋一栋,后人称之为“楼仔下”;次子启琏购买河背戴姓房屋一栋;幼子启玑在岗坂左侧建房一栋,后人称之为“大屋”。

清同治年间,由五十世世蔚牵头,协同族人在“老厅”左侧建造宗祠,名曰:“瞻云堂”—为缅怀开基祖昭逵(又名:云生)而命此堂名。

从昭逵公至今二百多年来,其子孙励精图治,繁衍生息。到1949年,已有四百多人口,泥瓦房二十八栋。历七十年,如今有人口一千五百多人,房屋二百三十多栋(含店房,不含外迁户),并大多数是新建的砖混结构楼房。

瓜子洲山清水秀,土壤肥沃,物华天宝。瓜子洲距县城三十九公里,环周占地约八平方公里,遂井公路沿河平行一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村落四周,群峰环绕,千亩良田分布在一河两岸三坑中。南有观音山,北有象形山,山顶有百尺天台,东有狮形岭,西远有五指峰,近有月形山。狮形岭脚下“园子树”乃是风水宝地,梁氏祖坟鳞次栉比,历来受到族人景仰,树下有七根藤(共蔸)缘树而上,四季生机盎然。传说,当时族中有七位文武秀才同时登榜。承祜(又名斗槎)把瓜子洲的地形概括为:“五指峰高在半天,双溪夹水月团圆,万丈深潭牛湖里,狮象把守瓜子洲。”

瓜子洲气候温和,物产富饶,主产水稻、金橘、茶油,系堆子前镇支柱产业—“中国金橘之乡”主产区之一。近四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族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衣食住行日新月异,小汽车、摩托车、手机、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现代生活工具进入普通人家。族人安居乐业,老人长寿,邻里相睦,幸福安康,真可谓:瓜洲开基奕世昌,如今故土鱼米乡,车水马龙人流熙攘,金橘稻谷满塅香,衣食住行上档次,农林牧副各专长,村庄处处新景象,改革振兴志更强。

1949年,堆子前区公所设在这里,瓜子洲成为堆子前乡的重点自然村。燕子树下,二十余棵参天和树成为瓜子洲的标志性村树,村里人都公认这是独一无二的风水宝地。

小河真美啊!清澈、碧绿、恬静,令人神往。远看它是那样的绿,绿得像一条翡翠色的绸带;近看它是那样的清,清得可以看见河底游动的鱼虾。夜晚,那弯弯的月牙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小河上,是那样的美丽,又是那样的温柔。此时的小河更显得迷人。

最快乐的就是这河水,简直像一位活泼的少女,唱着、跳着,拨动着老树伸过来的根须,拍打着黄褐色的山崖,踏着河滩上那些石子,无忧无虑地奔跑着。河水中不时跳出一条鱼儿,使河流显得更富有情趣,更显天真可爱。

小河洋溢着满河的春水,带着来自上游的残冰碎块,高兴地流淌着。每一个小小的漩涡,都是一片笑意,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初春的嫩绿,流动着柔和欢快的声音,春天的生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