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四大奇书之一,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塑造了许多精彩且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成功、最典型、最丰满、最具魅力的非曹操莫属。在他身上,读者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跨越地域的魅力,这里的“魅力”可褒可贬,因为曹操这个人物历来备受争议,他融各方面矛盾于一身,可优可劣,可怜又可恨,而属于曹操的魅力也正在于此。但是无论是他的劣还是他的优,都需透过这个人物看到环境对其形象的塑造作用。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也并非完全由作者掌控这个人物,其所处环境亦是此人物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结合作者的规范的艺术处理,成就了这样一个精彩至极的“奸绝”曹操。也是这样的曹操,无论在善的一面,还是恶的一面,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相比,他显得真实却又极端,但他的这种极端,正是他超越常人的关键。他的人物形象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种现实,一种极端化的人生状态,而这种极端化正是为了放大现实生活的细节,或者说是为了放大现实人性的细节,让读者不得不正面现实人性,在这个过程中,曹操的魅力也在不断散发。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性魅力。
一、曹操的魅力之人性的极端“劣”
(一)极端奸诈
使曹操“名垂千秋”的也不过是这个“奸”了。不论是在权术的玩弄上,还是在临时发挥的奸慧中,处处都体现着其自私自利的奸诈。
1.权术的玩弄
曹操的政治之奸有很多典型的案例。如曹操征讨袁术时,缺粮又遇大旱。当时管粮的任峻部下仓官王垕领了曹操的指令办事,令部队怨声载道。此时,曹操再杀王垕以稳军心,并通告三军说王垕贪了军粮以致三军无粮,杀无辜以鼓士气。
王垕固然无辜,可见曹操残忍,更见其奸,为达自己目的不择手段,草菅人命,把无情与自私发挥到极致。
2.临场发挥的奸慧
事源董卓弄权,曹操毛遂自荐,持刀刺杀董卓,被董卓从镜子中发现时借口献宝刀,随即又借口试马而逃。
临阵耍奸他淡定自若,灵机一转就有孟德献刀,转身借口试马而去,行云流水,老脸不红,且不说刺杀董卓前曹操已在董卓身侧多时,取得其信任,甚至是重用,单看此刺杀,虽以失败结束,却更显曹操之奸,不只是深谋远虑的奸,更是说奸则奸。
3.自私自利之奸
曹操为保自身之奸,初在《三国演义》中出场时就有展现:曹操幼时不得叔父欢心,叔父不仅总是教训他,而且总在曹操之父曹嵩面前说小曹操的坏话,引曹操受训。为报复叔父,在其面前假装中风倒地,叔父以为是真,急忙告诉其父曹嵩,曹嵩来看时操又无事,惑而问操,曹操竟诬陷叔父因不喜欢自己而编造此事,曹嵩信,自此再未信过其叔父说曹操的坏话。
一个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作者罗贯中这样写是想告诉读者,这个叫曹操的人,打小就奸诈,他的奸是刻在骨子里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不惜去陷害自己的叔父,略施小计就让叔父失去自己亲哥哥曹嵩的信任,关键就是彼时他还只是个孩子,更见其奸之深刻。
(二)奸诈的背后
奸诈能有什么魅力呢?只会让人恨,让人唾弃,让人不屑。但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魅力,前面我也说到,这里的魅力并不一定是个褒义词,却也不一定是个贬义词。曹操之奸并非完全是他一人之奸,而是那个环境、那个社会、那个时代对他的逼迫,或者说对他的纵容。
1.曹操杀王垕平众怨鼓舞人心
曹操杀王垕平众怨鼓舞人心,纵然令人愤恨,但纵观大局,曹操却因此解决了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他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目的。解决了军粮短缺,平息了三军众怒,牺牲一个人,在曹操看来,多么划算,也没有什么可犹豫的。用最简单、粗暴、快速的方式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他心里是他的大局和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也并非完全残忍,他承诺照顾王垕的妻儿。那个残忍的社会环境就是如此无情,并非只有曹操一人残忍无情,而是他比一般人更懂得取舍,更懂得为自己牟利,他是那个社会环境的宠儿,不必因为忠义而扭捏犹豫,不必为了大义而刻意伪装,他自私,他无情,他为达自己目的不择手段,他不怕人恨,不怕人唾弃。我们现在读来会感觉曹操是可悲的,但是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可悲,而是整个时代的可悲。
2.董卓弄权,曹操刺杀
当时他在司徒王允那里看一众老臣哭时吐的那番话倒是荡气回肠,颇有风骨。“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他主动提出刺杀董卓,为国献身,且不论他到底是为了国家大义,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单这种气魄,便是多少人所不及。曹操重实干,他敢想、会想,敢做、会做,在那个战火连绵的年代,钩心斗角无可避免,灾祸或许就在一瞬间,畏畏缩缩永远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选择实干,他无畏无惧,明白没有行动也就没有任何可能。面对董卓,他取得信任用了多少心思且不分析,单看他临场的机勇和巧妙脱身足见其气魄,刺杀被发现,其实照理来说,真的为了国家大义他大可以一刀砍了董卓,即使被发现,也并不是不能杀,以他的胆量也并非做不到,他只是不想杀也不能杀,杀了董卓就相当于自杀,必死无疑,他逃不了。但他不能死在这里,他清楚自己有更长的路要走,有更重要的事去做。他走的路,每一步都是在为自己的大业做谋划,他决不吃亏,却又可以为了自己的未来暂时低眉顺眼,屈人膝下。
这就是曹操,精明到极致,也自私到极致,可是这就是那个社会最恰当、最自然、最无可厚非的生存法则,我们或许唾弃他的奸诈,不屑于他时而卑微时而大义的多变,反感他的自私,但是我们却永远学不会他的生存法则,我们也不愿意学,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这种法则就是他所在的环境所培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