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读,乃世间清福

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明代《小窗幽记》。

人的一生若能坐拥书城,漫步书海,确是世间一大清福。

曾经历过一段无书可读,如饥似渴的日子。小学自会识字读文时,便爱从书中寻觅广阔的世界,但身边可供阅读的东西仍是屈指可数,于是亲戚家大点孩子的教科书,甚至堂姐家那本《盆景花鸟金鱼》我也颠三倒四,反复阅读,这也培养了自己一辈子对休闲事业的热爱。父亲总毫不犹豫支持我的读书事业,时不时会递给我三元两块。我人生当中的第一本书——《学与玩》便是父亲买给我的。那时最热衷的是《故事会》,3角钱一本,步行3公里到街上邮局,看到新的一期,总急不可待地掏钱买下,回到家又废寝忘食,一口气读完,然后传阅给父亲、弟弟,一家人还常就某个篇章探讨一二,有趣而生动的故事情节总让人意犹未尽。

经历过紧张而痛苦的中学生活,跨越折磨人的中考、高考,让人疲惫不堪,除了寒暑假能让人静下心看一下书,其他时间都是诚惶诚恐面对命运的挣扎。不甘心现状,一颗想飞的心,在残酷的现实前却如此脆弱与卑微。高中开始了真正的小说阅读,是那位温文尔雅、激情与含蓄并存的语文老师郑重推荐的。那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花10元钱在电影院旁的书店购买的,看了几天后才发觉是盗版的,里面有错别字,读几页便手上全是油墨,黑乎乎的一片。但身处逆境中不忘人生奋斗的真谛,做人永存一颗善良之心的孙少平、孙少安,无疑给我艰苦的高三生活带来一丝亮光与温馨。20多年过去,我仍保留着当年的这本书,而前前后后,《平凡的世界》我已经阅读了8遍。

大学是人生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一是有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神圣的象牙塔让人浮躁不得,图书馆里的庄严肃静,一个个静心思考、奋笔疾书的背影,让人心安,生不得半点幻影。再则到大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休,大把时间空余出来,对篮球、足球缺失兴趣,于我而言,阅读无疑是一种最佳休闲娱乐。也很幸运地结识了一批文学爱好者,中文系的同人指导我系统地阅读了中文专业书籍,并推荐了许多好书给我,如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叶文玲的《无梦谷》。

参加工作的前几年,仍能手不释卷,读书看报,但家里配置电脑后,尤其自己有了智能手机的这两年,却痴迷于电子产品,关注于别人的家长里短,留意名人明星的内幕背景,甚至对一些陌生的人,说一些不着边的疯话,一副悯天下苍生的情怀,却不料网络似陷阱,愈陷愈深。很是怀念孤灯下执卷,会意处欣然之景,痛定思痛,跳出手机束缚,静心读书方是正道。古人曾有联云:“好读书不如好读书,好读书不如好读书。”人到中年,方悟其中韵味。

蓦然回首,那些读过的书,那些走过的路,皆成过往,今日,更应静心读书,因为有书可读,乃为世间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