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画好画,交好友

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除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外,他还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为人交友同样值得称道。朋友们对他有一个评价:“都说丰子恺的画好,其实他的字更好;都说他的字好,其实他的文章更好,《缘缘堂随笔》读起来很有滋味。但若接触到丰先生的人,你就会发现,他这个人比他的字、他的画、他的文章还要好。”

丰子恺和朱光潜同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书时,有一次,朱光潜去丰子恺的住所拜访,带了一些本地的土特产,丰子恺坚决不收,还“警告”朱光潜:“大家彼此间不就是图个高兴吗?干吗要弄得那么俗气?我们之间的来往,不要让那些俗物连累了,你我空着手来去自由,多好呢!以后你要是提着东西来,我就不让你进门了。”朱光潜回去时只好将东西带走了。此后,两人来往更密。朱光潜说:“丰子恺的人品一如他的画品般简约,而这种简约并不是少,而是没有多余的客套与俗气。他的胸襟,他的言谈笑貌、待人接物,无一不是艺术的,无一不是至爱情深的流露。”

朋友之交,适宜删繁就简。人与人的交往,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简单,简简单单才能相处轻松愉快。丰子恺淡泊处世,追求纯粹的友谊,注重享受交友的快乐,所以他能不以物喜,不为俗羁,超然物外,要求朋友“空手往来”。

日本人内山完造在旧上海经营一家书店,与常来买书的丰子恺熟识。抗战爆发后,丰子恺逃难离开。几年后,丰子恺又回到上海,第一时间去拜访内山完造。此时内山完造的生活已经非常窘迫,丰子恺第一个想法就是要帮他,于是就跟他说需要一套《夏目漱石全集》,内山完造说自己刚好有一套,不过缺了两本。丰子恺就先买下来,说其余两本找到后再给他。过了几天,内山完造写信说找到了一本,只要补一万元法币。丰子恺就立即到邮局汇了十万元法币,附言说“我很高兴,这本书太好太便宜了,所以多汇一点儿给你”。想不到这是两人在上海的分别。许多年后,内山完造受邀来华访问,谈到当年离开上海真的是没办法生活下去,口袋里只有丰子恺汇给他的十万元法币,靠这份钱才回到日本,并感激地说“这是雪中送炭之恩,一生不会忘记”。这时大家也才知道原来是丰子恺帮助了他,而丰子恺自己却从来没提过这件事情。

丰子恺的嫡传弟子胡治均,也是丰子恺绘画的收藏者,收藏画卷300多件,常以“三百丰画富翁”而自骄。“文革”时期,胡治均遭难,这批藏画随之遭毁。胡治均被“释放”后,立即来到丰子恺的住处,互问安危后,胡治均沉痛诉说画稿遭毁始末,并自责道:“我不争气,没能把先生的作品保住,我对不起先生。”丰子恺劝慰说,有很多人遭遇磨难,我的画又怎能幸免?我不死还有手,我会给你再画的。随即,年迈的丰子恺重画旧作数套,亲自用牛皮纸糊制了一个大袋子,题“敝帚自珍”“交治均藏”等字样,并作《敝帚自珍序言》一文,称这批作品“虽甚草率而笔力反胜于昔,因名之曰《敝帚自珍》交爱我者藏之”。胡治均对恩师的玉成之恩感激涕零。后来,胡治均将保管至善的这套画作交给丰子恺幼子丰新枚,丰新枚又将其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

君子成人之美。丰子恺能理解弟子的苦衷,设身处地为他着想,颇费心思地为他“补画”,成全他的愿望。所谓“敝帚自珍”,意为自家珍藏,传贻后辈,可见丰子恺对晚辈的厚爱。如今这套画作在博物馆展览,人们不仅可以一窥丰子恺作品的精华,也得以见证一段忘年之谊。

丰子恺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恩师50岁时,丰子恺精心绘制了50幅护生画寄给恩师,表达生日祝福。恩师60岁生日时,丰子恺又画了60幅护生画寄给他。恩师非常高兴,逐一为画配字,并致信丰子恺:“朽人70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70幅;80岁时,作第四集共80幅;90岁时,作第五集,共90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收到恩师之函,丰子恺回信八个字:世寿所许,定当遵嘱。此后,丰子恺从30岁到75岁,不论是历经战乱,还是在十年浩劫,他从不敢忘记自己对恩师的承诺。即使是被批斗、住在牛棚里,他也没有放弃绘画。在他得重病医治期间,硬是忍着剧痛在病榻上提前7年完成了最后100幅画,之后不久丰子恺溘然长逝。

丰子恺用几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以顽强的毅力完成450幅画,在世寿不许的情况下竟也兑现了诺言。他对恩师的感恩和守诺,令人由衷佩服。丰子恺何以如此忠贞?他说:“我敬仰我的老师,是因为他是一个像人的人。”做一个像人的人,这便是丰子恺一生的追求。

丰子恺研究会会长叶瑜荪说:“丰子恺这个人实在是太好了,他为人交友真挚诚恳,以至于很多朋友觉得在和他相处中都是‘欠了他的。”丰子恺之所以能让每个朋友都感到如沐春风,是因为植根于其内心的善念情怀。丰子恺曾说:“护生者,护心也。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