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哲学家、心学开创者王阳明和妻子感情深厚,可妻子却无法生育。这在封建社会,无疑是一个家庭的大危机,要是放在那些把传宗接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身上,就会开始打骂妻子,甚至休妻另娶。可是王阳明没有这样做,为了保护妻子的内心,即使妻子主动提出为他纳妾,他也婉言拒绝。之后,夫妻相濡以沫,一直到老。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领,但克服这个本领,做到对亲近的人不发脾气,是一种教养。”对于外人,每个人都有戒备心理,生怕自己一言不合就会冒犯对方,给自己带来麻烦。而在自己的亲人面前,我们的要求变多了变高了,只要亲人说话做事稍不如自己的意,我们就大发脾气。有些人在外面懦弱如绵羊,回家狂躁如恶狼。至于亲人有没有因为他的暴行而受伤,这些人根本不在乎。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恶不是不知感恩,而是恩将仇报。家人,尤其是父母、妻子,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我们付出,我们就更不应该把他们当出气筒,像奴隶主对待奴隶那样颐指气使。不将在外面受到的委屈,化成莫名的火气,撒在家人身上,显现的是一个人良好的修养。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变得喜怒无常,经常对母亲发脾气。然而母亲即使身患严重肝病,口吐鲜血,命在旦夕,心里嘴上记挂的还是儿子。后来母亲不敌病魔,撒手人寰,史铁生幡然醒悟:“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天下所有的孩子,千万不要跟父母置气,来这套倔强。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王朔曾写给女儿一段话:“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刺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起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儿,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这大概是所有疏离原生家庭之人的共同的心理状态。
孔子说,孝敬父母最难的事情是“色难”,就是说最难的是给父母好脸色。“色难”难在何处?难在保持一颗恭敬的心,难在保持谦和、温柔的态度。动不动把父母当用人一样使唤,稍不顺心就对父母一通吼,不给他们好脸色看,殊不知这是对父母最深的伤害和最大的不孝。所以,“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尺,因为高层面的孝,不是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求,而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能对父母始终做到和颜悦色,才是最难做到的孝与敬。真正有教养、有孝心的人,是会把好的情绪和态度留给父母的。
世上最让人追悔莫及的事情,莫过于自以为是地把一张臭脸甩给父母看。不给父母好脸色看的人,其实是错极、笨极、傻极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必然是善待家人的人。
“寻找一份工作,比寻找一个家容易得多。”不知是谁说的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多留点时间给孩子、给爱人、给父母吧,因为亲人是我们一生中最不可错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