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名航天员首次在轨驻留六个月,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从一天到六个月,中国人将刷新在太空停留的纪录。而担起这次重大挑战的三名宇航员,并不是遥不可及让人仰望的超人。在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身上,我看到了普通人实现梦想最重要的逻辑。
1.读书永远是最好走的路
“神十三”三人组的简历是耀眼的:翟志刚,硕士学位,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王亚平,硕士学位,大校军衔;叶光富,硕士学位,大校军衔。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来没有放弃读书这条路,也正是当年的坚持,让他们从地球飞上了太空。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三位宇航员都没有停止过学习。王亚平为了能熟练地掌握飞行技术,不仅要实际操作,还要学习理论知识。为了能看懂英语书籍,王亚平在艰苦的训练间隙,每天5点起床,一天保证至少4小时的学习时间。而叶光富更是凭借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获得了国际训练的机会,并且在中国空间站未来全面运行时,被视为中国航天员接待外国同行的关键人物之一。
知识就是你活在这个世界的工具,当你的工具箱里应有尽有,你一定能活得得心应手——远行你有飞机,渡河你有轮船,去郊区你有越野车。而如果你知识匮乏,就等于连只破木船都没有,那么一条三米宽的河就能挡住你前行的脚步。只有你今天的日积月累,才会带来明天别人的望尘莫及。
2.相信专注的力量
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媒体见面会上,翟志刚感慨道:“距离执行神七任务,已经过去13年了。”13年来,最难的不是训练有多难,也不是工作有多难,更不是学习有多难,最难的是如何能够将一件简单的事,用最高的标准和热情十遍、百遍地把它做好。航天员训练任务繁重,其中一个训练重点是模拟突发事件和故障,每一个处置都要训练数百次,甚至数千次,每一个细节的疏漏都是致命的。能让他们在这些残酷的训练系统中脱颖而出的,正是他们不变的信念和心无旁骛的专注。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曾玩过一个游戏,他们没有任何交流,然后分别在白纸上写下对自己一生最有帮助的一个词。答案是同一个:专注。我们平常说的专注,其实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投入度。在成功理由研究中有一个着名的“两万小时理论”,主要是说做任何事,只要历经两万小时的锻炼,任何人都可以从平凡变为卓越。两万个小时的锻炼,我们可以想象它有多漫长无趣,甚至绝望。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把责任和兴趣转化为动力,把这两万个小时分解为每一个生活日,实际上也就是每天半小时或一小时而已,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3.永远不要给人生设限
成为航天员后,王亚平真切地感受到航天员的训练强度远远大于飞行员,甚至让她这位原本出类拔萃的女飞行员也有点儿吃不消。在第一次上离心机时,面对机械臂的高速旋转,王亚平感觉全身就如被大石头压着一样,丝毫动弹不得。第一次,王亚平仅仅坚持了5分钟,已经头晕恶心,浑身冒汗。通过两年多的高强度训练,王亚平可以在8倍于身体重量的东西压在胸前时,依然保持头脑清醒,手脚灵活。
实际上,无论是态度,还是投资,都比所谓的天分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成就。所以,请别让“该有的样子”影响你的判断、选择和信心,不设限的人生,比你想象得更开阔。因为不设限,中国有了首位太空出舱女宇航员;因为不设限,中国冲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空间站对中国长达10年的技术封锁,即将成为唯一一个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因为不设限,才能在不断拓宽的边界中见识到不一样的风景。
年龄、性别和出身都不是我们放弃尝试的借口。请你永远要相信,只有不设边界、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愿每个人都能从航天员的成长经历中汲取能量,做自己生命之舟的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