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晨昏和月夜(2)

凤凰的美还在于它的黄昏,每一个黄昏都是我期待和眷恋的时光。这时候我最喜欢看古城上空的云,这或许是因为我居住在古城东坡之上且阳台正好面对着夕阳的原因吧。我给我的这套房子取了个雅致的名字叫“暮云居”,我在这里写诗、恋爱、结婚、生子。可能是年轻且不知足的缘故,住在这里的时候没觉得有多圆满幸福,但现在回想起来,这个阶段是我一生中最有诗意的日子。

晴天自不必说,看着夕阳携漫天的彩霞,将整个凤凰城和沱江水染成绯红或金黄的颜色,你油然生出岁月静好和历史漫长的感慨。特别是在夕阳将落未落的时分,天是蓝色的,云彩可能是白色的、灰色的、红色的,但沱江两边的吊脚楼、城墙和各式飞檐吊脚的建筑物必定是被漆成了金色的,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沱江河愉悦地接纳着所有披金带彩的影像,轻轻地摇晃着,将它们加工成有迹可循的意象派画作。

即便是阴雨天的傍晚,这小城也会饶有韵味。特别是在春秋天,那一层朦胧的薄雾,总能将古城包装成恬静安详的江南水乡的模样。或翠绿或青黛的山岚和老树做底色,沉稳矗立着看不出年代的灰色城墙和低矮的老屋,不急不慢的行人,三三两两渐次亮起来的灯光,宁静、低调而真实。如果你撑上一把雨伞,顺着灯光往古城深处信步而行,你会发现这时候的古城才最有一番说不清道不明的烟火气息。

老城里的街道都不宽,路面以青石板为主,湿漉漉的,并不一定平坦整齐,不熟悉的偶尔会踩到某块有些上翘的石板一角,溅起来的泥水于是就打湿了裤管和鞋子,并且吓你一跳。摊贩和店铺大都在外面的大街上,老街的小巷里面是清净的,不像如今这般吵闹。印象中只有一两家卖酸萝卜的摊贩,偶尔见一两个本地小孩端个小碟子站在摊子前静静地吃。一间老银铺,照例亮着灯,却少有人光顾。一个小餐馆,有时热闹有时清静,还有几家杂铺散布在各个小巷子里。其余紧挨着小街的是清一色本地人家的小院落。踟蹰之间,院落里偶有人影闪过,听得到关门闭户的吱呀声,老式柜台收工插门板的哐当声,老人喊家人吃饭的呼唤声,大人批评小孩的责骂声和小孩怯怯的辩解声。“你羌自搞的啊!(凤凰方言:怎么搞的!)”路人与屋里人家相隔可能不到2米,以致他们的声音你可以听得真真切切。如果遇上一个开门的正好是熟人,马上热情地招呼起来:“还冇转去?(凤凰方言:还没回家?)来屋里挫哈吗?(凤凰方言:来家里坐一坐?)”我马上用学到的凤凰话笑着回他:“正要转去,冇挫了冇挫了!(正要回家,不坐了不坐了!)”

其实凤凰更迷人的是它的月夜。晚上偶尔从古城深处的小街小巷走过,不经意间抬起头来,越过两边屋檐之间狭窄天空中黑漆漆的飞檐,突然看到那一弯被云朵缠绕的月亮,是如此的明亮,又显得如此的遥远,哪一个来自异乡的人会无动于衷呢?每每此时,我会有一种从纷繁俗务中遽然清醒的感觉,于是慢慢走出小巷,信步来到有着宽厚月影的北门码头,又或是被银光铺满的万名塔附近的沙湾码头,在河边石阶上坐下来,发呆。看月亮引领着灯光在河面上一闪一闪地跳跃,看三三两两的人影安静地在附近的跳岩或虹桥上来来去去,还有那边吊脚楼窗口里晃动的人影和远远传过来的他们说话的声音……感受着月光倾泻下的这些鲜活与生动,你会发现夜色开始变得寂寥,你会不由得想起月光下自己的故乡和故乡那些相亲相爱的人。

从前凤凰的夜晚是安静的。那时候凤凰城几乎没有外地游客,只偶尔在河边的某个角落见到几个写生的年轻人,一看就知道是某学校美术专业的师生们。夏夜的沱江河旁,很晚还能听到孩子们嬉闹的声音,或者可见年轻的情侣拎着鞋子在浅水中行走,追寻月亮或鹅卵石的影子……

夜色渐深,一个人默默走回喜鹊坡上自己的居室,看看书,或忙完其他琐事后,我会再次打开阳台的门,居高临下再看一眼被乳白色月光抚摸着的这个完整而熟悉的小城,然后上床睡觉。只有这样我才会睡得踏实。

真想再回到这样的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