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个很古怪的提问,有人问我:换位思考难道不是给别人找借口?
我猜他想表达的是换位思考就是给别人找借口,但是用反问的语气包装一下,显得更有力量。“难道”这个词在中文互联网上已经过于泛滥,我个人建议少用,尤其是什么“难道只有我一个人……”之类的句子。
中文除了被滥用,还存在腐坏的问题。比如说“换位思考”,在很多时候它并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而是当作“体谅”“谅解”来用。但是估计又觉得“体谅”“谅解”不够高端,不如“换位思考”来得深沉严肃,这就是文字的腐蚀。“体谅”“谅解”是明确提出要求,指示别人怎么去做,而“换位思考”则要中性得多,温和得多,看起来像是对方自行思考出结果,这就是文字的败坏。
你请朋友吃饭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换位思考,想着对方最喜欢吃什么样的菜。三个人斗地主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换位思考,想着另两家会是什么牌路;商人要向市场提供一种新产品,他也得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用户是否能够接受,能接受的话最看重哪一点?我写文章的时候更是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着深了浅了,如何让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
很奇怪,在这种时候没人会说“换位思考”。你只是为朋友选餐馆,你只是在算你对家的牌路,你只是在揣摩客户的心思,我只是在构思如何写文章。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日常行为,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当人们专程说出这四个字时,一般都是有麻烦出现:夫妻吵架、子女逆反、领导员工对立、个人集体矛盾。然后双方的位阶不一致,相互之间总是有高有低,而且是明显的下克上。最后这四个字往往是对低阶一方说,要求他和高阶一方换位思考,但是很少有相反的情况。
如果换位思考可行,那么它其实会非常简单。斗地主的时候,你指责对家出牌有问题,对家只需要把牌摊开,问一句:那你看这牌应该怎么打?换位思考就结束了,要么是你对家的确笨,要么是你对家的确没得选。你理解他的选择,懊丧但是不再生气。
一旦说出“换位思考”四个字,意味着这时候它其实不可行,没法换位。顶头上司要把你评定为考核最后一名,列入末位淘汰名单,你怎么换位?怎么思考?思考上司家的别墅按揭没交完,孩子上贵族学校每年要交二十万学费,所以工作业绩不能出问题?牺牲我一个,幸福他全家?没有这样的道理。
我个人对换位思考最为警惕的一点,是它一旦提出就是一种预兆:换的并不是彼此的位置,而是更换命题。我念大学的时候,八个人一间宿舍,哪怕是气温接近四十摄氏度的夏天,晚上11点也照常熄灯,蚊帐里挂着自己买来的小电扇也没有任何用处。那么我肯定要求学校晚上11点以后继续供电,校方肯定要求我换位思考,如果继续供电学生做宵夜发生火灾怎么办?如果继续供电学生之间因为开灯关灯发生矛盾怎么办?要求我换位思考他们在管理上的难度。
你看,原始的命题是:夏夜酷热,我需要电力驱动风扇降温。通过换位思考,变成了我吹个电风扇也要为宿舍楼失火、学生对殴负责。我为什么要负责?我是缴纳宿舍管理费的人,不是收取宿舍管理费的人。我为什么要换位?我根本不可能拥有那些资源,如何假想我怎样运用那些资源?换位思考之前,我感觉热。换位思考之后,我依然感觉热且需要忍受热。而无论在前在后,校方什么都不用做——这才是换位思考的最大奥秘。
言辞和文字都可以成为法术。凡是可以做的,未必需要说。凡是需要说的,大多很难做。“换位思考”这四个字的奥妙就在于,它极少是由弱势的一方提出,提出也未必得到响应。每当它作为话语出现,意味着又有弱势一方需要忍耐、承受或者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