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2年9月,哥伦布的船队正在大西洋上行驶。这时,距离他们从西班牙出发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船员都很焦急,因为哥伦布在出发之前曾经承诺,只需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到达亚洲。这时,船队的旗舰“舰圣玛利亚号”上的了望员突然告诉大家,前方出现了大片“草原”!哥伦布大为振奋,命令船队全速前进。可是,当船队来到“草原”近前时,大家才发现,这不是“草原”,而是一片片漂浮在海洋上的绿色海藻,这片绿色海藻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而在海藻的空隙处,船员发现水体的清澈度极高,能看到海洋很深的地方。哥伦布凭借多年的航海经验,告诉船员这里非常危险,稍不注意,船只就会被海藻缠住而无法脱身。果然,船队一时之间状况百出,好在大家团结一心,总算从这片“清澈的草原”脱身了。但是,哥伦布心有余悸,将这片海域命名为“萨尔加索海”。“萨尔加索”就是马尾藻的意思。
哥伦布的船队能够脱身,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后来有不少船只在这片海域遇难。日久天长,人们谈之色变,所以这片海域又被称为“海上坟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世纪70年代,这里共发生500多次海难,有超过5 000人死于事故。那么,这片海域为什么能成为“海上坟墓”呢?
我们首先要了解萨尔加索海域的特点。萨尔加索海位于北大西洋的中部,海域面积为500万至600万平方千米。说它是海,其实有一些牵强,因为这片海是没有海岸线的,之所以称之为“海”,是因为这片海域非常特殊,它是一个相对静止的海域。萨尔加索海处于三个顺时针旋转的海流的包围之中,其西面和北面是墨西哥湾流及其延长部分——北大西洋海流,东面是加那利海流,南面则是北赤道海流。这些海流将萨尔加索海包围起来,使之与外界的水流交换非常少,且自身流动幅度非常小,所以除了和海流接触的部分,其他部分基本上是静止的。
萨尔加索海水体非常清澈,可见度很高,温度也比附近水体高一些。一般来说,海洋的透明度可以达到50米左右,而萨尔加索海的透明度平均为66.5米,某些海域甚至可以达到72米。当在这些如水晶般清澈透明的海域行船时,恍惚之间,人们搞不清楚自己是在海里航行还是在空中飞行。但是,这种清澈且安静的海水会形成温室效应,将太阳光所带来的热能保存在海水体之中,从而与外界海水体形成明显的温差。
这样的海域特别适合马尾藻生长、繁殖。马尾藻属于褐藻门马尾藻科,是最大型的藻类,能够在开阔水域上自主生长,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裂殖,最终大片的马尾藻会漂浮在海面之上,就像大木筏。马尾藻还具有特殊的结构,可以直接从海水中摄取各种必需的物质。相对于其他海水体,萨尔加索海比较稳定,而且温度略高,这两个因素对马尾藻的繁殖非常有帮助:稳定的海水有利于马尾藻的裂殖与聚集,而略高的水温则进一步刺激马尾藻的生长。时间一长,这里就成为“草原”了。
了解萨尔加索海的特点之后,我们还要来看看古代船只的驱动问题。在蒸汽机发明之前,船只主要依靠两种动力驱动:人力和风力。人力当然是指划桨,不过在茫茫大海之上,依靠划桨驱动是不现实的,所以海船的主要动力来自风帆。哥伦布的座舰“圣玛利亚号”就是一艘三桅帆船,这种多桅帆船依靠一整套复杂的风帆体系来驱动。帆船在进入基本上没有风浪的萨尔加索海之后,自然就漂浮在海面上了。而生长速度很快的马尾藻会拖慢船只前行的速度,失去动力的帆船长期漂浮在恶臭熏天的萨尔加索海海域中,出现船毁人亡的事故也就不难理解了。在蒸汽船出现之后,这种情况好转了很多,所以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萨尔加索海的海难事故就大大减少了。
充满神秘色彩的萨尔加索海给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比如,法国着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其名着《海底两万里》中就对萨尔加索海进行了描述;1968年上映的英国科幻电影《迷失的大陆》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中国动画片《海尔兄弟》第六集讲述了海尔兄弟与这片海域中的马尾藻进行“战斗”的故事。当然,这些艺术创作也反过来增添了萨尔加索海的神秘性。
了解到这里,你或许觉得这个“海上坟墓”的神秘感已经消失了。然而,新进的研究表明,造成船只失事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以上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