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毛栗一般长于海拔1500 米的拔毛岗这片崇山峻岭,这方绵延几十公里的大山,是越城岭的余脉。
秋色一熟,乡间栗事就忙起来。拾栗要准备三样家伙什:毛炼刀、竹筐和一柄树杈。当时,农村的小学不到二点就放了学,匆匆忙忙扒上几口红薯饭,咬几个酸辣椒,就是风味绝佳的饕餮大餐,然后,大伙儿你约我邀、成团拾栗。进得山来,大伙一窝蜂四散而去,各展本事。三妹紧跟着我,她知道我拾秋的能耐。我先是瞄一眼去年拾过的山岭,看那些红黄夹杂的叶片是否还在山头眺望我们。如果在,说明毛栗也在,奔过去,它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栗为灌木,结伴丛生,一株多叉,每枝从脚底到枝头均带壳挂果。进得树丛,不急着去捡。古语讲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先用毛炼刀将栗树四周的茅草与枯枝砍倒,用树杈清理一下,蹚开一条路来,方便拾栗。再用树杈使劲地敲打栗杆,让那些还赖在树枝上的栗一个个跳下来。然后,就是我们大展身手的时候。那些栗,一个个顽皮地钻在枯叶与草丛中,一拨拉就是一片。有的躲在栗壳里,一个个咧开嘴、害羞地看着我们娇笑,那份令人怜爱的模样,惹得我们用双手去将它们捧起,连同一些枯叶草片一起放入竹筐。那是秋的精灵,也是秋的馈赠。
捡回的毛栗,先是放在风窗上晒几天,这样可以去掉山野毛气与水分,使栗更甜润一点。等到水分晾干一些,最简便的吃法就是随意拾一些丢在火膛里,用已经燃尽却依然保存很高温度的火梗覆盖在上面,用火焙二十分钟,栗就从火堆里散发出一股股袅娜烟雾,那些香过千年的山野气味,淡淡地从灶膛的火堆里片片升腾,间或吐出一滴滴的水气泡。栗熟了,用火钳往火堆里一拨拉,大片的栗一股脑儿地四散逃跑……你捡一颗,他拾一粒。因刚出灶膛的栗壳均带较高的温度,小烫是很正常的,小朋友们将捡起的栗放在双手,不停地颠来倒去,还一个劲地对着手掌吹气。吃完栗,一双小手板上留下红红的血印,大家都不觉得痛。因为,这点小痛全部被那些栗的力量,以及幸福的味道抹去了……
乡间的栗捡回来就很精贵。大人都要精挑细选,果壳老结、无虫病眼、无黄黑斑、无瘪秕印,较为干爽、果实饱满、颗粒均匀、用手捏时感到坚实、沉甸甸的留了下来,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有利于防霉变。如今,看着远山的辽阔,秋光从岁月中醒来,我年少的情怀再度涌起……
山村在变,栗在心间,那份浓浓的乡情,在秋光里不断呈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