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白是一种颜色,就像月亮一样白中带蓝。月白,这个描述色彩的词语,柔和,婉约,有着令人回味和愉悦的情调。
裙子是月白色的,衣衫是月白色的,玉石是月白色的,光影是月白色的,手帕是月白色的……一个又一个,人间事物的月白色。
白色,尽管看似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层次感,浅白色、粉白色、瓷白色、月白色……我很是喜欢月白色这三个字,轻轻地从嘴里说出来,便默默想到了月亮和那些美好的人。
月白色是和轻柔的布料、美丽的植物、质朴的泥土、温润的瓷器以及皎洁的月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白色的弥漫里,融合着一点水色,那是浅得几乎看不出来的青或蓝,便成了月白色。
关于月白色的来历,迄今为止应该是《史记》中记载的:“……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月白色的名称应该来源于此。《辞源》一书中把白色分为月白、葱白、鱼肚白、水毛色、玉色、月色、草白这样几种,我觉得,最有美感的是月白色。
月白色和光润明朗的瓷器有关。北宋时期,位于陕西的北方名窑耀州窑的制作陶瓷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尤其是宋代晚期,耀州窑更是成功烧制出了月白釉瓷,也就是月白色的瓷器,在金代的时候,月白釉瓷更是成为瓷器中的精品。月白釉瓷是以乳白色作为色彩的基调,白中闪着浅浅的青色,釉层很是丰腴,看上去犹如冰玉一般,又仿佛是皎洁的明月在弥漫着柔润的光泽。月白釉瓷色彩润泽,线条简洁,纯净素雅。月白釉瓷其实是为了让瓷器与玉料更加相似,当时玉料极其贵重,数量极少,因此,瓷器匠人就选用成本低廉的泥土来烧制仿玉料的瓷器,这就是月白釉瓷。也正因为如此,月白釉瓷的釉层比青瓷厚重,乳质润泽,含蓄典雅。月白釉瓷以白色为主,白中有浅浅的青,青中有月亮一般的白,温润如玉,无比美好。
月白色也和衣料有关。明朝的《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说:“月白、草白二色,俱靛水微染,今法用苋蓝煎水,半生半熟染。”靛水微染是轻轻漂洗衣之后的颜色,是一种非常浅的蓝色,也就是月白色。明朝的女子平日里穿的服装总是喜欢用绿色配月白色,比如绿色的袄搭配上月白色的裙。明朝文人陆人龙创作的短篇话本小说集《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第三回中就写道:“穿的油绿绸袄、月白裙出门的。”明末清初的长篇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一回中写道:“(童奶奶)穿着油绿绸对衿袄儿、月白秋罗裙子、沙蓝潞绸羊皮金云头鞋儿,金线五梁冠子,青遍地锦箍儿……”这里就有月白色的裙子。清朝的很多月白色的服饰、织物,都有着浅淡的蓝色。清朝的皇帝在月坛夕月(祭月)的时候穿的是月白色服装,同时,使用的是月白色的祭器。
月白色是中国传统的织物里常有的颜色,也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明朝的高濂在《遵生八笺》一书里说到一种五色笺的时候这样写道:“亦以白色、松花色、月下白色罗纹笺为佳,余色不入清赏。”这里的“月下白色”就是月白色。
有一次,在一个朋友的书桌上看到一只月白釉瓷的瓷瓶,里面放了一炷香,点燃后,一缕缕的香气弥漫开来,满室生香。朋友端过茶来,与我一起品茶闻香。捧一杯茶,茶杯也是月白色的,捧在手里,犹如抚摸着温润的月光,茶色与茶香,瓶色与瓶香,在那一刻悄然呈现,真的是色香俱佳,令人流连忘返。
女作家张爱玲也写过月白色:“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地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会,各自走开了……”这里的她穿的“月白的衫子”就是月白色衣衫。春天的晚上,温暖的气息里,一个穿着月白色衣衫的女孩,手扶着桃树站在那里,不用多说,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已经呈现在了眼前。
小时候,喜欢在月光下捉蟋蟀,人们在打麦场里刚刚收割下来的豆秸旁跑来跑去,眼前是密密的豆叶和豆荚,弥漫着一股田野的清香的月白色。在月光下,和小伙伴一起在小河边烧鱼吃,说笑着,品味着。儿时的欢乐时光里,是令人沉醉的月白色。
月白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美好的感觉。我觉得有的书就是月白色的。比如清朝大才子沈三白写的《浮生六记》,比如现代作家孙犁的那些描写白洋淀美丽风光和美好人物的作品……在这些书的字里行间,有着让我读起来就能在心中涌起赏心悦目、清爽惬意的感觉,那是看到了柔润而清亮的月光的感觉,是品味月白色的感觉。
月白的颜色,属于辽阔的大地和淳朴的民间。色彩是丰富的文化,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个性。月白的颜色是柔和而宁静的,也是清爽而温润的,在月白这种颜色的光泽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好始终在悄然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