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山庄》的故事情节围绕“詹狄士诉詹狄士案”展开。该案涉及一笔巨额遗产:遗产分配存在多份真伪难辨的遗嘱,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托(牵连若干个受益人),因此无法确定财产继承人。小说的女主人公戴洛克男爵夫人早年失足,与一名上尉生下私生女埃丝特。后者被与该案有关的“荒凉山庄”主人约翰·詹狄士收养。男爵家庭律师图金霍尔侦知这一隐私,伙同他人实施敲诈。男爵夫人不堪其扰,被迫离家出走,死于一场暴风雪。图金霍尔被同伙谋杀。由于各级官员贪赃枉法,久议不决,竟使该案在大法官庭积压拖延长达二十年。
在故事结尾,尘封已久的遗嘱在故纸堆中被发现,证据确凿,法官终于可以做出裁决,但直到此时人们才意识到:整笔遗产刚好抵销诉讼费用。而二十年间驻守“荒凉山庄”、跟诉讼案死磕的众人,因伤心绝望非死即疯。唯有纯洁善良的埃丝特与表兄秘密成婚,从此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
在全书对大法官庭做出彻底揭露和批判后,狄更斯正告读者:“纵有天大的冤屈,还是忍受为上,千万不要到这里来!”
《荒凉山庄》并非狄更斯和英国法律体系的第一次“硬刚”。众所周知,早年由于父亲被捕入狱,狄更斯曾一度辍学,进入“黑工厂”当学徒,这一段满心屈辱的经历成了他终生挥之不去的梦魇。后来,通过自学法律和速记,他成了大法官庭的一名法庭记者。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对大法官庭及英国法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英国法律的一大原则就是聚敛钱财。”或正如他在《荒凉山庄》第一章所说:“遍街烂泥都不能与伦敦大法官庭的愚昧盲行和败坏风气相提并论。”事实上,在本书对以大法官庭为代表的英国司法制度做出全面揭露之前,他已经在好几部作品中对司法体系中存在的“痼疾”发起进攻。
在早期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狄更斯描写了一桩违背婚约的诉讼“巴德尔诉匹克威克案”,并通过这桩案件对当时的英国离婚法加以嘲讽。后来,他在《艰难时世》中对包括离婚法在内的英国婚姻法大加挞伐,似乎非此不足以平胸中一口恶气。
在《雾都孤儿》中,狄更斯批判了“假模假式”的济贫法。并由此推而广之,将矛头指向整个司法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狄更斯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对司法制度进行抨击和嘲讽,在现实生活中,他同样与之做不懈斗争。一八四○年,狄更斯在伦敦马利伯恩法庭担任陪审员,负责审判“伯吉斯谋杀案”——一名济贫院的年轻女人被控杀害亲生的婴儿。狄更斯坚信这一指控缺乏证据,且“违背人性”,于是竭力为其辩护。他首先找到昔日内殿律师学院同学理查德·多恩,说服这位名律师出手相助——多恩曾任边沁的秘书,在法律界人脉深广。随后,狄更斯又恳请济贫院的博伊德医生出庭做证:婴儿的气管中存在异物,在被发现时已经气绝身亡。最终法庭判决,谋杀罪名不成立,伯吉斯小姐被当庭释放。
同时,作为法律腐败的一个明确表征,本该用于改造罪犯的监狱却沦为罪恶的渊薮,狄更斯对此感到痛心疾首。在继《荒凉山庄》之后的《小杜丽》《远大前程》等小说中,狄更斯进一步控诉法律对负债人的残酷迫害——在有产者看来,贫穷负债就是犯罪。此外,他还结合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刻画了马厦尔西、弗利特、纽盖特等伦敦几座主要监狱,对“暗无天日”的监狱制度,尤其是债务人监狱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像神话故事中可怕的蜘蛛精,包括监狱在内的英国司法体系其实质在于“吃人”——正如狄更斯在《荒凉山庄》中强调的那样,以上种种,足证“英国法律不只是愚蠢,同时也是邪恶”。
在狄更斯看来,英国司法体系的邪恶和冷酷,用“效率低下”来形容太过温和。他在《小杜丽》中“创造”了一个名为“拖拉部”的机构,其座右铭是“如何不了了之”。众所周知,早在莎士比亚时代,哈姆雷特王子便将“法律的拖延”视为人生一大苦难,而在维多利亚时代,这一顽症不仅未得到纠正,反而变本加厉仿佛一台巨型绞肉机,除非将所有涉案之人粉骨碎身,否则绝不会善罢甘休。通过全面描绘詹狄士案,狄更斯深刻揭示了大法官庭的本质:它用烦琐的司法程序和可怕的官僚主义死死纠缠当事人,直至将他们逼疯。
其实,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有识之士便已建言大法官庭改革:规定大法官庭推事享有固定工资,额外收取费用或酬金则属于犯罪行为,一经查实,将被起诉。
一八四二年,大法官庭迫于外界压力,裁撤了若干“无用的办公室”。同年三月,《泰晤士报》刊发重磅文章,宣称大法官庭这个名字代表着恐怖,是“一个吞噬一切的深渊,一个有去无回的陷阱”,并将普通民众的不幸归结为大法官庭的不作为和胡乱作为。
在民众的积极响应下,大法官庭改革运动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步入高潮。《荒凉山庄》开始连载后不久,一个奉命调查大法官庭的委员会向议会提交报告,认为该庭程序费时甚多、烦琐复杂、花费巨大。由于案件被反复陈述和反陈述、举证和反举证,尽管当事人对事实并无实质性的争议,双方也会一直相互纠缠下去,劳民伤财。
调查发现,大法官及其僚属的薪水只占其个人收入的一小部分,他们绝大部分的“灰色收入”源于挪用庭审费用。随后,议会颁布法令,彻底改变取证方法,用固定薪水代替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以杜绝以权谋私的乱象,同时,全面清除推事办公室。这也意味着,经此改革,一切司法审判皆由一名法官主导执行。法庭审判效率由此得到大幅提升。
经过一系列改革,昔日作为王权派出机构的大法官庭终于在一八七三年宣告解体,由高等法院取而代之。至此,这一散发腐朽气息的庞然大物终于寿终正寝。而走完这一历程,英国花费了整整五百年。
狄更斯和他的《荒凉山庄》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本书最直接的创作灵感,据说源于小说家和他的拥趸,时任首席大法官登曼勋爵的一次闲谈。后者抱怨法庭审理案件出现诸多拖延现象,纯粹是“因为国家吝于为法庭提供足够的法官”。或许正是这句话,触发了狄更斯“必也使无讼乎”的满腔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