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孙儿渐显“大孩子”的轮廓,沉在心底多年的一个画面逐渐鲜活,我不禁说:“快长大吧,爷爷好带你去南京。”妻子好奇地问:“去南京是什么意思?”
第一次带儿子远行,就是去南京,他什么都依赖着我,而我也和独自旅行不一样,总归心有惴惴。记得下火车后,我踟蹰不前,琢磨着坐哪趟车出站方便、在哪儿住安全、去哪儿玩合适,儿子揪着我衣角,时而仰头看我,时而东张西望,耐心等待我做出决定。
眨眼间二十年过去,他早不是那个跟在我身后胆怯又好奇的孩子了,自然也不会跟我去旅行。以后我独自旅行,总有一种孤独感。记得有一年,又是在南京下火车,眼见一对父子走在前面,那孩子和当年儿子的年龄、个头相仿,他跟在大人后面,紧随不舍,又东张西望,然后,父子俩在出站口的乘车示意图前停住脚,仰着头看。我心一热,这简直就是当年我们父子出站的情景再现,虽是背影,但他们的懵懂与踟蹰,亦能看得真切。这是一幅传神的“画”。直看得我心酸——多么温馨的画面,恐怕此生不再。那时我不会想到,其实,这个画面是可以复制的——南京随时可去,而我身边的孩子,可以让孙儿“补”上去。所以我盼着他长大,带他去南京。妻子说原来是这样啊!
都说隔辈亲,是因为自觉对儿女有所亏欠,便有意加倍补偿给孙辈。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隔辈人之间的爱,并非只是长辈的单向给予,而是互相的——比如几年后,我的孙儿将会“扮演”他当年的父亲,走进我怀旧的“画”中,让我重温逝去的岁月,那岂不就是对我的补偿?
而实际上,我已经享有了这种“补偿”。一次去健身园,我在单杠上做了几个引体向上,孙儿坐在童车里仰头看,本因环境陌生而紧绷的脸,瞬间露出笑容。旁边有个人说,瞧他的眼神,他该是多么崇拜你!这话让我一惊——是啊,崇拜!这个词用得真好。当时我做这个动作,只是想逗他笑,却想不到,他是因崇拜我,而有了那样的眼神和笑容。曾几何时,儿子不也这样崇拜着我?可是后来……记得有次去北京,我竟一直跟在他后面走,于是他说,爸爸,小时候和你出门,我紧盯着你不敢错眼珠,生怕你把我弄丢了,现在我不停地回头看你,是怕把你弄丢了。这话不假,但听了到底不是滋味。的确,我正失去来自他的崇拜。如今有了隔辈人,被崇拜的感觉又露出端倪。
在一个渐老的男人生命中慢慢消失的,岂止是被依赖、被崇拜?我的前半生,就仿佛是一幅画卷,只不过,曾经鲜艳处,或者墨淡了,或者被岁月蛀出了窟窿,实为不堪。而隔辈的小天使,就仿佛是上天派来给我“补画”的,让这幅画卷再放夺目光彩。这就如同每年的三月,会有那么多的花次第开放,还原给我们一个与去年一模一样的春天,但是,那些花并不是去年的花,它们是特地来补春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