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年

“二月杏花白,三月桃花开。”农历才过了二月十五,时间还没有脱去寒冷的冬在春寒料峭里的衣服,乳白色的杏花苞已缀满了杏树柔软的枝条。时节是不等人的,人慢了,就赶不上春的脚步了。

这是个早春的下午,我遇到了一个要加我微信的人。她说:我是个编辑,读您的文章,有关于“字”的问题想给你探讨一下。她的话在加我微信的通信录里显得文绉绉的,看到这条微信的邀请,不过半个小时,我就加上了她。

她叫邹桃,果然像她说的她是个编辑,不但是编辑,还是一个专业的校对。加上微信之后,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开始了谈话。她说你给D市写的散文年选卷的“序”真好,但里面有个错别字……

我们俩正交谈时,微信群里有人发声,找我的,说:她是受人所托,看了年选上的“序”之后很感动,但文中有个错别字,这篇“序”印在这本书的最前头,因为那个错别字煞了风景。我赶紧在微信群里给大家道歉,那人说,看到错别字的是一位中学的老教师、副校长,不是她,她是受那位老校长所托,才在微信群里找我。她本人不想以这种方式在群里找我,可她不认识我,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找我。我告诉她我不在意她以这种方式找我,我是个作家,应该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应该对读者负责任。

我当时既感动又难过,为那位已退休的老校长,还为我刚刚加上微信的邹桃女士。我与他们是陌生的人,看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还是有热爱阅读的人们关注文学的,他们的认真,对文章执着的认真,确实令我感动。这是一次遇见的真实过程,也是让我警醒自省的过程。邹桃说:你是个作家,你的文章发出去,很多人都在读,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但却因为那个错别字,对文章的品评大打折扣。

邹桃直率而又诚恳,语言犀利,不矫揉造作,该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们只在微信里交往半月,就已经是熟朋友了,她说,你以后写了文章,定稿了,发过来我给你校对。我非常高兴,说,我会给你辛苦费的,她说不用,我给别人看稿也不要钱。

一个陌生人,一个专业的编辑给我的感觉太好了。这一个月里我写了三篇短文,一篇长文,写好发给她,每篇文章她会用很短的时间就校对得清清楚楚,干干净净。她说我把改好的一段一段给你发过去,然后看看我给你批注的,你修改之后再发过来我看看。这要多大的气度才能这样说这样做。

一位散文家说:“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我们不断邂逅着不同的人和事,而遇见的最美境界,或许就是那不经意间的几瞬时光。

遇见一座高山,体验着攀爬的艰辛与登顶的喜悦;遇见一本书,领略着知识的海洋与思想的驰骋;遇见一个人,感受着心灵的震撼与情感的超越。每一次遇见,都为我们带来新的认识和成长。”

因为我与邹桃的邂逅,在此后的每一天里,我写文章时都会以敬畏的心情来要求自己。在字、词、句里徜徉,她的话给了我足够的省悟,提醒我作为一个作家应该注意什么。那位老校长嘱托的那位女士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完,我替她说完吧:你是个几十年的老作者,写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今天的作品里还有错别字,文章发在一本书的门脸儿上,对那本书是至关重要的,你好意思吗?有人时,无人时,人多人少时,我还是会脸红。因为我的不认真,粗枝大叶。

邹桃是我很久以来都想有的一个朋友,这样理性的朋友,给我心灵震撼的朋友。无论她在干什么,只要接到我的稿子,会很短时间校对好给我回复。她有事了,就说,你稍等等,你的稿子,我明天再看。

一次她带她老公去省城医院检查身体,临出门时,接到我发过去的稿子,她对她老公说,你先在院子里等会儿我,这个稿子很短,只用一会儿工夫。我在电话里听到她给她老公说话,我说不急,去看病吧。她说她用十来分钟就能把稿子校完发给我,让我稍等会儿就完事。

欲说还休。这样的朋友还真遇见了几位。有句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的朋友是生命和生活里志同道合的人。人的一生梦会很多,这样的朋友是共同追逐着梦想和舞步的人。随着时光不断在生命里消逝,记忆的长河里会留下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