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妹改变命运的关键词

1990年,孙玲出生于湖南娄底一个比较困难的农民家庭。

2009年6月,孙玲在高考中以三百九十九分的成绩在学校的应届生中排名第一。尽管这样,还是不够二本的分数线。

同年7月21日,十九岁的孙玲在堂哥的介绍下,去深圳的工厂打工。她最初在深圳龙华区的电池厂上班,负责电池正负极的检测。她被安排上晚班,需要强行颠倒生物钟,工厂环境封闭,甚至没有一扇窗,夜晚和黎明的更替,让人浑然不觉。在她看来,工厂像个巨大的齿轮,不停地转动。一天十二个小时,重复做着不喜欢的事情,她确信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为了尽快跳离电池厂,她想学点本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2010年5月,月薪只有两千三百元的孙玲从工厂辞职了,到福田区两家培训机构学习软件课程。她省吃俭用攒的八千元,只够第一期的学费。在她经济捉襟见肘之时,爸爸默默地帮助了她。此后的近五百个日夜,她不是上课就是打工,或是在去两者的路上。她坚信,学习能改变现状,再辛苦也值得。

2011年,孙玲在培训班顺利毕业。她在IT行业找到了工作。那是一家与政府合作的技术公司,她负责为深圳公务员计算工资,转正后月薪四千元。为了省钱,她与高中同学合租在郊区,房租每月四百元。她实现了高中毕业时的“白领梦”:在一个有窗户的办公室里用电脑工作,周末双休,拿稳定的薪水。

工作稳定之后,孙玲决心刷新学历。她先是报了西安交通大学的远程教育课程,拿到了大专文凭,随后又用一年半的周末学完了深圳大学的专升本课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成了她的常态。无论经济紧张还是宽裕,她都在求学路上。

2014年,孙玲拿下了自考,薪水也在跳糟后翻倍。工作之余,她学英语、玩飞盘,坚持跑步。她与深圳飞盘队的队友多次参加比赛,借比赛之际,她游览了国内许多城市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她认识到了差距:“身边人英语都说得很溜,很优秀,经历也不一般,而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程序员,跟他们比起来,感觉很逊色。”

2016年圣诞节,朋友们拉孙玲去参加派对。大家喝了点酒,心愿越说越多。她拿了一张小卡片,在上面写下:“希望可以去国外工作或者生活一年。”然后,将卡片挂在圣诞树上。她说:“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想到国外可以练习英语,也想经历更多,给自己增加人生的体验。

孙玲在招聘网站上看过了无数信息,其中的一个让她怦然心动:一所美国学校,招赴美带薪实习的程序员,八到九个月的学习期,一年的实习期,要求有工作经验、有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有一定的英语能力、有第一期首付的学费和生活费。

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从2017年1月到9月,孙玲的生活几乎全部围绕英语和钱展开。5月,她的雅思考到了5.5分;9月,月薪已经过万的她终于攒到十二万。尽管比较勉强,但却如愿以偿。当她拿到签证走出使馆大门时,兴奋得无以言表。

不久后,孙玲飞到了美国,在爱荷华州小镇上的一所学校,开始了为期九个月的学习。她每月学一门课程,上午学理论,下午练操作。

学习结束后,孙玲立即找工作。为了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她搬到了靠近硅谷的加州。她感到压力很大,因为找不到工作就没有收人,没有收人就还不了上学的贷款。

两个月,经历了近六十场面试后,一家公司向孙玲抛来了橄榄枝。她被聘为与谷歌对接的程序员,在谷歌总部办公。年薪高达九万至十三万美金,相当于六十二万元至九十万元人民币,足够她还清上学的贷款。

孙玲在谷歌工作,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可以在家办公,只要工作完成即可。下午五点,办公室的同事几乎全部走完,她有很多自己支配的时间。她在社会这所大学里的野蛮生长,好似一场梦。

工作之余,孙玲坚持玩飞盘,跑马拉松,环绕曼哈顿骑行,在周末参加算法学习小组。为了让自己更擅长与人打交道,她走到纽约街头采访陌生人,剪辑制作成视频,请朋友们分享。

孙玲喜欢纽约,但不确定是否会扎根于此。她临近而立之年,并没有什么焦虑。最近,她在看《自控力》这本书,因为她想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她说:”高效学习,是我改变命运的关键词。越是高效学习, 掌握的东西就越多,可选择的东西就越多。

农村打工妹孙玲,从月薪两千三百元到年薪九十万元的飞跃说明:低效的学习者很难改变命运,中效的学习者可能改变命运,但高效学习者必定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