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引申为,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在行为有所禁止。
1992年,有段柏林墙被雨水冲塌,守墙卫兵亨里奇,面对一群意欲越墙而过的年轻人,没有执行长官命令开枪打死他们,而是枪口抬高一寸射向空中,最后导致两名年轻人越墙成功。这件事引起很大反响和辩论,有官员称:“守墙卫兵没有执行命令,必须严惩。”法官赛德尔并不这么认为:“作为士兵,不执行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却是无罪的。他有把枪抬高一寸的权力,这是应该承担的良知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知。当法律和良知冲突之时,良知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法律却不是。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最终,亨里奇因失职罪被判2年缓期徒刑。
翻墙越境的年轻人是无辜的,不就是向往西方自由吗?是大雨冲坏墙又不是炸毁墙,不一定非要把人家打死啊。作为守墙的哨兵,亨里奇没有听从长官命令射杀人群,虽然违反了军纪,但是他对生命的敬畏行为,获得人们的支持。人的生命毕竟大于一堵墙,不能再像法西斯那样泯灭人性。
在发达国家都要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的教育,老师会把学生带到太平间去,让他们感知什么是死。通过这种教育,人们会懂得对生命的珍惜。我们常说:“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懂得爱的人,怎么可能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呢?”洪应明说得更明白:“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洪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他连用了4个比喻,让人知道悲是什么乐是什么。“粒米”是小,“电光”是快,“朽木”是死,“洪波”是消失。一句话,人是很微不足道的,不珍惜可就太遗憾了。“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人的真正意义还是在老年时,才会感觉生命的来之不易。等明白过来,为时已晚。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敬畏容易,所止犹难。把畏天畏地畏人当一个说法,上下嘴唇一碰说出来,那都是浮云。真正做到行有所止才是最优秀的品格。而行有所止才是考验人的本质,是真是假、是美是丑、是勇是懦、是智是蠢,通通都会表现在“所止”上。嘴上说的和做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甚至“心行”脱离,坏事做绝,那么所谓的敬畏就要打折扣。
心存敬畏,是一种开花;行有所止,是一种结果。只开花不结果,中看不中用。王永彬在《围炉夜话》里说:“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整”就是拿下,就是做到,不拿下不做到,敬就是一句空话。长存敬畏之心,是一种行为。口头上敬,行为不敬;口头畏惧,行为不畏,照样碰得头破血流、身败名裂。你看那些贪官、奸商、恶霸,可能会猖獗一时,但最终都是以“完蛋”画上句号。即便是平常人,言行不一、阳奉阴违、心胸狭窄、作奸犯科、造假售假,照样做人不合格。
有些敬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隐藏在内心深处,成为心灵上永恒的敬。蒋介石60大寿,琉璃厂文古斋掌柜送的是一对乾隆官窑黄地青花九龙瓶,蒋介石非常喜欢,但是他不知道青花九龙瓶是赝品。之前文古斋掌柜派人去故宫武英殿摹绘九龙瓶,然后在景德镇自己的窑里秘密烧制而成。仿制品的胎质、釉色、绘工,包括重量都与原件一模一样,看不出真假。只不过烧制师傅在款名的字上,故意短了一毫米。他的解释是:“一定得做假的时候,要留有破绽,以示敬畏。”烧制瓷瓶的师傅,当然知道制造赝品是伤天害理的事,可是给老蒋送寿礼,这是无法改变的事。他故意在瓶子上留有破绽,以此告知收藏者,此为赝品。这样他才觉得心安,无愧于天和祖师爷。这是无奈的止,善良的止,成为判断文物真假的“止点”。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做了大官就敢欺负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就敢恃才傲物,在顺理之时更不要忘乎所以,很多人身败名裂,就是不知道顾忌。”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出卖朋友,不丧天良。“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行有所止,才走得远、走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