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内心的声音

故事人物:王煊熔,上海乐贤荟会长、上海市长宁区救助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志愿者,2014—2015年度“上海市杰出志愿者”、2016年全国“最美志愿者”。

2019年9月的一天,来自菲律宾的志愿者王煊熔接受采访。十八年来,通过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她所在的志愿者团队乐贤荟先后资助了402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做康复手术。她成为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已经十七年。

下面,就是她的故事。

我在菲律宾长大,在美国读的大学,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1987年,我在北京找到了工作,我负责的第一个工程就是北京贵宾楼饭店。后来,我认识了我的先生,一个北京小伙子。我的老板很器重我,派我去香港,负责在广东和海南的高尔夫球项目的技术协调。再后来,我生了两个孩子。我权衡再三,谢绝了老板的挽留,放弃了心爱的工作,回归家庭。2000年,丈夫被派到上海工作。

到上海后,我全职照顾家庭。这时候,有个菲律宾朋友介绍我加入乐贤荟。在这个团队里,我认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跟着她们做慈善、做志愿者。

2003年的一个秋日,乐贤荟当时的负责人要回德国了,大家举行告别午餐,为她践行。午餐会快结束的时候,她说:“我明天就要回国了,乐贤荟需要一个新的领头人。我们协商,由王小姐接班。”“我?”“对,你年轻,中文说得好,便于跟基金会沟通,空余时间也比我们多。”参加午餐的其他女士看了看手表,说:“快两点了,还有5分钟,我们等你的回答。”

我考虑了两个问题——愿不愿意?有时间吗?答案是肯定的。于是,我爽快地回答:“OK!”

第一次的触动

我第一次见到小勇,是在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的办公室。这个8岁的小男孩看上去只有5岁,乳牙还没有换好。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供血不足,已经影响到他的肺功能。他脸色发紫,那么瘦、那么小,走路都很困难。小勇的妈妈告诉我:“每隔三天,我儿子就会脸色发紫,就要跑一趟医院。我家在五楼,孩子爬不动楼梯,我天天背着他上楼下楼。孩子一发病,老师就给我打电话,我就赶到学校背他去医院。为了孩子,我只能放弃工作,一家三口靠丈夫每月800块工钱过日子。老公说,这个孩子他不要了。还埋怨我,说他当过兵,身体很好。为什么给他生了这样一个孩子?我付出了那么多,我老公这样说,我接受不了……”

我忍住涌上眼眶的泪水,搀起这个伤心欲绝的母亲,说:“我明白了。我也是一个母亲,也有两个孩子,如果我丈夫把这件事怪到我头上,我也接受不了。”

我跟基金会说:“这个孩子的手术,由我们来资助吧!”我们筹集了全额手术费,联系了一家医院。

小勇的手术很顺利。半年后,我和基金会的老师一起到他家回访。他们家住在普陀区一幢本地居民自建楼房的五楼。我们沿着陡峭的木楼梯一级一级往上走,我想象着小勇妈妈背着孩子爬楼梯的样子。到了四层,我抬头一看,小勇妈妈站在五层平台上,穿着一件红色的毛衣,脸上是满满的笑,朝我们招手。她带我们看她的家。她家的厨房很暗很小,里面有一间更小的卫生间。她家的房间里有床,有小小的沙发,有衣柜,还有餐桌。一家人吃饭睡觉看电视,都在这间。

正聊着,小勇过来了,他长胖了。我拿出礼物送给他,是一只篮球。他很喜欢,在我面前用力地拍,然后跑来跑去。他是在告诉我,他能动了,有力量了。小勇的爸爸坐在有窗户的那头的餐桌旁边,离我们很远,只是坐在那里,也不看我们,也不打招呼,但听着我们说话。小勇妈妈告诉我,她已经工作了,孩子每天自己上学放学,他们家的日子恢复正常了。

告别的时间到了,我们站起来,小勇爸爸仍旧坐在那边,一动不动。要下楼的时候,小勇妈妈拉住我,在我耳边说了三句悄悄话——“感谢你们帮助我的孩子,他恢复了健康,卸下了我们家沉重的负担。”“感谢你们,孩子恢复了健康,我也有时间工作了,虽然是兼职,我们家的收入还是增加了。”“感谢你们,孩子恢复了健康,我和丈夫的关系也改善了。”

我非常激动,浑身涌动着一股暖流,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一时,我想不出该说什么,只说了一句“很好”。

我一步一步下楼梯,我就想,哦,这就是我们能做到的事情。这不是简单地救了一个孩子的命,这是救了一个家庭,让他们重回正常生活的轨道。那个时候,我才第一次明白,我在做什么事情。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