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内心的声音(2)

以母亲的名义

我们资助过很多患儿,小峰,是第二个让我念念不忘的。

2008年,13岁的小峰和他舅舅从奉贤来到我们这里。他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以为这个病治不好,加上穷,就把小峰扔给爷爷奶奶,夫妻两个跑到外面,再也不回来。小峰的舅舅告诉我,外甥透过窗户看到别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羡慕得不得了。有一天,他问舅舅:“为什么我不可以上学?”他舅舅下决心要把孩子治好,到处咨询,问到了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的联系方式。

我们为小峰筹办了一次义卖活动,后来,他接受了治疗。半年后,我们去奉贤回访。上了学的小峰很开心。

3年后,我们搞了一次义卖活动,邀请17岁的小峰参加。他站在我的面前,把我吓了一跳,他长得比我还高了。

我带着小峰到处转,让他看义卖和演出,了解我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他的。那天还有一些演出节目和互动节目,我在舞台上把小峰介绍给观众。

告别的时候,我注视着他,我说:“没想到你长得这么快,你要好好学习噢!”他说:“嗯。”我的眼泪要下来了,就拥抱了他一下,说:“我忘不了你的。虽然我不是你的妈妈,但是,我是以母亲的心关心你的。今天看到你长大了,我真的很开心。希望你今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又过了几年,我通过基金会询问小峰的情况。他们告诉我,20多岁的他在一家发廊工作。

现在,我们帮助患儿的范围延伸到了云南和贵州一带,我很自豪。

你问我有没有办公场所?没有,都是在我们自己家或自己的办公室。要商量事情,我们就在咖啡馆开会,大家AA制。具体决定是否帮助某一个患儿,大家一起讨论。基金会推荐过来的,我们都资助。

你问我,先生是不是支持?他是精神上支持。

捐款总数第一次达到一百万的那天,我告诉了我先生。一家四口吃晚饭的时候,他跟两个孩子说:“你们的妈妈今年募到了一百万。这很不容易的,你们妈妈做的事情很伟大。”没想到他能在孩子面前赞美我,我很开心。

今年年初,我们聊天,他问:“你今年要忙什么?”我说:“照样还是要忙,搞活动啊。”“哦,你还是继续要做。”我说:“是的,孩子们都20多岁了,我不会管他们太多,他们也不要我管太多。我如果有时间,这件事能给我带来很多快乐,如果我还有能力,就要继续做下去。”

我先生说:“好,有事情干,我支持!”

实现人生价值

十八年来,我们一直跟上海市儿童健康慈善基金会合作。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号召社会人士捐钱捐物,同时我们一起做志愿服务,帮助受困儿童。这几年,我和我的团队一年能募集一百多万元,每年能帮助40个孩子。孩子的病历由基金会审核,募集来的捐款直接转到基金会的账号,再转到医院。免税发票由基金会开,证书由基金会发。在基金会的大框架底下,我们做志愿者,不抽取一分钱管理费。

你问我遇到过什么困难?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严峻的困难。当然,募集这些钱和物并不容易,主要通过朋友和熟人募集,搞义卖。卖人家捐的衣服、餐厅或酒店的代金券、家居挂的画……

办慈善活动,需要团队成员亲力亲为。联系商家、卖票、卖食品、主持晚会、拍卖、抽奖……所有活都自己干。为了不影响照顾家庭,有时候,有的人只能服务两个小时,有的人可以拿出四小时,有的人只能参加一项活动,我是全程参与志愿服务的。这些长长短短的时间,我要通盘考虑、安排。以前没有微信,只能打电话联系。

搞活动,规划和组织不难,最难的是维护团体精神。我们团队是一个70人的微信群,不是所有人一年四季都在上海,主要的骨干有5到10位。团队成员有不同意见,作为领军人物,我的工作是帮助她们缩小差距,找到平衡。十七年来,我尽力沿着资助患儿这条主线,维系队伍的团结。

但维系团结并不容易。这些苦,我都忘了。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问自己,我付出了这些时间和精力,有没有后悔?我一点都不后悔,我是为了拯救那些孩子的生命。

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行业,或者一个领域,不管叫什么,我们在这样一个层面,接触人、接触社会,能动动脑筋,有空间表达自己,帮助这些孩子得救,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尽力帮助先心患儿,是来自王煊熔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