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不太远(2)

大概从2019年起,我开始致力于对山西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一直想给省会城市太原琢磨出一句好听好记的宣传语,尤其是在四川工作期间,对那句“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艳羡不已,赞叹她对成都城市生活气质的精准描述。太原可不可以找到这样一句话呢?我冥思苦想了一年多的时间,直到挂职工作即将期满时,看到一则新闻:2021年6月25日,太原至吕梁动车组正式开通,这意味着继全省高速全线贯通之后,山西的11个市全部实现动车通达,三晋大地全面进入动车时代。而在此之前,太原至上海、杭州等全国一线城市的高铁都已经开通,挂职期间,我每月往返太原和成都,只要7个多小时就能完成1300公里的旅程,比坐飞机更便捷、准时、舒适。更不要说太原到首都北京的高铁最快只要两个半小时,简直就是城际交通。太原武宿机场的T3航站楼也开工在即,就要升级为国际级大机场了。这些都充分彰显了太原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她必将在国家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中转型崛起。我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脱口而出:太原不太远!

就是她了。

“太原不太远”,并不仅仅是说她的区位优势。除了地理概念,还有更多的历史文化元素。太原离汉唐盛世不太远,她寄托着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是经历了2500多年风云的古都,古称晋阳、并州,是大禹划定的九州之一,相传禹曾“初都晋阳”;自先秦时置太原郡,两汉一直以晋阳为其治所。北周时设置并州总管府,建立并州宫及六府,视晋阳为都城。至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晋阳,开创大唐盛世,因此太原又别名龙城。而今,晋阳古城遗址上的太原古县城已经建成开放,白天流连于各个历史街区中领略唐风晋韵的遗风,晚上更可以欣赏晋阳湖上的大型实景演艺《如梦晋阳》,走进历史和传说。第二天再就近去游览闻名遐迩的晋祠,体验一番“86版”《西游记》第18集《扫塔辨奇冤》的拍摄地晋祠献殿,听一听难老泉声。晋祠所在的天龙山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一定记得牛年春晚“国宝回家”特别节目播报的流失海外百年的佛首回归的消息,这尊佛首就属于天龙山石窟第8窟主佛,是该石窟中唯一的隋代作品。而今,这尊微笑的佛首已经回归佛身并展出,它见证了百年中国历尽屈辱后的崛起和复兴。

太原离中华传统文化不太远。“天下王氏出太原”,太原离姓氏文化不太远,晋祠博物馆内的王氏祠堂是中华根祖文化的重要一脉;太原离汾酒文化不太远,“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文学是旅游文化的灵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太原离古典诗词不太远,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等唐代着名诗人都是山西人,出自太原王氏;太原离佛教圣地五台山不太远,“只有清凉无改度,迎人翠掩五云峰”。作为世界晋商文化都会,太原不但离各家晋商大院不太远,以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依托刚刚建成的晋商博物馆,更是晋商文化集大成者,可以与晋商曾经的辉煌媲美的是,太原入选了首批5G商用城市名单;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太原离绿水青山不太远,“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太原离节气文化不太远,她四季分明,每年的降水量不太大,但清明时节一定细雨纷纷,到立秋,天空就会立刻变得高远,“小大雪”又多会碎玉飘扬,节令应时应景。

最使我感到振奋的,是太原在新发展阶段离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太远了。通常,越是在外省工作的人越是心系家乡发展,我在成都时看到今年公布的两个有关太原的数据,不禁眼前一亮。一个数据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2020年太原市常住人口超过了530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增长110万人,增长量相当于阳泉市的总人口。我在成都期间,每每艳羡人口流动给成都带来的活力,作为两千万人口级的大都市和全国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城市,人口红利对成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没有想到的是,此次人口普查中,近十年从省外流入山西全省的人口达到160万人以上,其中主要的流向是省会太原,这说明太原的人居和发展环境具有很大魅力。另一个数据是在某2020中国城市人均GDP榜单上,太原排名第78位,高于全国人均水平,比上一年的排名上升了三位。人口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在全国百强榜中的排名不降反升,是太原贯彻新发展理念取得的骄人成绩,相信伴随着山西主导产业的转型综改,古老的“龙城”太原,离现代化大都市不会太远了。

地上文物看山西,游山西如同读历史,在新时代,无论您在哪里,到太原都不太远。

我自成都回到太原,没有想象中的落差感,太原到成都也不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