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敬老院位于松江浦南的叶榭镇中部,一百多位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去年,这里的老人从老房搬进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新楼。然而,有位老太太却开心不起来,有人看见她常常落泪。这位老人为什么会哭?她又是谁?
她叫蒋文华,七十开外,个头不高,微微发胖,来这里十几年了。听人说:以前住在敬老院老房子的时候,她每天在离宿舍不远的花坛绕上几圈,说是血压偏高,需要锻炼;她经常去离宿舍二三十米远的走廊里坐坐,和几个老年人聊天谈心,有说有笑。如今搬进了新楼,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每天只去一个地方——离她宿舍仅三米远的饭厅兼电视室。敬老院室外场地上有好几个新建的花坛,旁边还有很多新安装的健身器,但她连去也没去过,摸都没摸过。
不是她不想去,是她没办法去——她是个先天性盲人。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有个三十多岁男子来找蒋文华。此人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浓眉大眼,说一口本地话。他是谁?他叫吴利民,是一名助残员。原来,镇残联为了帮助盲人实现安全、独立地行走,更好地融入和参与社会生活,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盲人定向行走技能训练。小吴之前受过专业的训练,这次被指派做蒋文华的指导老师。
在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小吴在底楼一间宿舍见到了端坐床沿,似闭双眼的蒋阿姨。小吴轻轻上前:“阿姨你好!”
“你是?”
“我是助残员小吴……”
当蒋阿姨知道小吴此次来的目的,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两只手不停地捏着衣角:“学……学走路?我笨,学不会。”“阿姨,不难的,你掌握了定向行走技能,自己就能安全地去外面走走,透透空气,锻炼锻炼身体,和大家一起聊聊天,多好啊!”
“呃……这……”蒋阿姨犹豫不定。
这时,门口站了几个看热闹、窃窃私语的老人:“什么事啊?”“教瞎子走路。”“噢,蛮好,蛮好。”……
那天在小吴的耐心劝导下,蒋阿姨终于同意试试看。其实小吴看得出,蒋阿姨是担心别人说闲话,心里是想学的。
训练时间安排在每周的一三五。小吴先从基本的杖法入手教,之后,训练蒋阿姨走走廊到大厅的路,这段路程约莫三十多米,途中要经过两扇门和两道弯。可能是蒋阿姨年岁已高,手腕有些僵硬,动作显得笨拙而不规范,但是她很用功。事后,工作人员告诉小吴:“你的‘学生很认真,晚上她还在走廊里’笃笃笃地敲盲杖,后来越敲越远,不知什么时候出了大门迷失了方向,还是别人将她领回来的。问她出去干吗,她说就想去门卫室。”
这天,外面北风凛冽,蒋阿姨的训练照原计划进行。当他们来到大厅时,蒋阿姨执意要小吴带她去走门卫室的路。小吴想:蒋阿姨啊,虽然大厅到门卫室的路宽阔平坦只有一道弯,一般人很快就能走到,可是对你来讲就不一样了,需要知道怎么准确下台阶,怎么找定位,怎么避开障碍物,等等,要有心理地图,懂得怎么去“看”路呀!
“阿姨,练习要由近到远不能太心急,慢慢来。听说上次你出了大门迷失方向,还是别人把你领回来的,这样多危险。你看,今天风大,我们还是先把这段路走好,以后再去走门卫室那段路好吗?”
“没事的,没事的!”
“你去门卫室有事?”
“没事,就是想熟悉熟悉。”蒋阿姨说完就拿着盲杖往大门外走,任小吴怎么劝都没用。小吴只好顺着她的意,在寒风中领她走了两遍,一路上随行指导。可这还没让蒋阿姨称心,非要独立行走。蒋阿姨是怎么了?门卫室又没唱戏说书的,怎么非要去?在这陌生的环境,蒋阿姨的盲杖没有缓慢地前进,她的行走速度很快,盲杖笃笃笃地左右敲打似乎很急切,眼看她的脚快要踢到前面的垃圾桶了:“阿姨,当心!”小吴及时地提醒了她,可她没有停步,任然用盲杖探索着继续前行……
从大厅到门卫室也就那么一点路,可对于蒋阿姨来说,却犹如翻山越岭般的艰难,好几次转着圈又返回了原路。她近乎央求地说:“师傅,门卫室在哪里你告诉我吧。”看着在寒风中着急的蒋阿姨,小吴不忍心她的执着,只好在她的背后指点着方向。
一段常人不需要两分钟的路程,她却走了二十多分钟!
“阿姨,门卫室到了。”
“真的?”蒋阿姨惊喜万分,“快要过年了,已经好久没和兄妹联系,他们离此又很远,来一次敬老院看我也真不容易。现在好了,可以用门卫室的电话听到他们的声音了!”
小吴从门卫师傅那里知道:蒋阿姨是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兄妹五人,以前常常借用邻居的手机使用,有时兄妹间一聊就忘记了时间,后来听说那东西话费太贵,她便托人买了两盒烟硬塞给邻居以示谢意。此后她再没有借用过手机。她知道门卫室有电话,但从宿舍到通向那一头的路却成了她的障碍……
小吴恍然大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小吴放弃了周末休息,把训练她的重点放在去门卫室的路上。为了让她熟悉路况,建立心理地图,小吴手把手教她盲杖敲打的合理位置,怎么沿边行走,如何定向,哪儿有障碍物……
数天后,当小吴再次走进蒋阿姨的宿舍时,她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师傅,我到门卫室打过电话了,我的兄妹要接我去过春节,我们马上要团聚了,谢谢你呀!”
小吴没说话,久久地品味着这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