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世说新语)(2)

那以后,小强和张慧隔三岔五就往村里跑,还带着专家一起深入到各家蟹塘,给蟹农们传经送宝。谢大富看在眼里,也暗暗铆足了劲,精选饲料,精心配比,每天都要查看水质……比起从前,又上了十二分的心。

转眼又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蟹王大赛如期举行,吸引了全村的养殖户,小强还请来了学校的教授和镇领导当评委。比赛以蟹壳直径和蟹体重量作为评判标准。谢大富信心满满地从蟹塘中挑了个最大的螃蟹前去参赛。

蟹农们神情紧张,看着裁判将参赛的螃蟹一只只过称,并当场唱出测量结果:“奚明飞家,长9.15厘米,宽5.64厘米,重245克;徐言家,长9.01厘米,宽5.57厘米,重230克……”听着听着,谢大富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为什么?他的心没底了!果然,最终结果公布,谢家的蟹只得了第九名!

这怎么可能?名声赫赫的蟹王竟然输给了儿子!可结果摆在眼前,公开透明,还有什么好说的!

谢大富连头都抬不起来了,好容易等到颁奖结束,赶紧起身想偷偷溜走。只听台上的镇长朗声说道:“为推动荷塘村螃蟹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实现抱团发展,我宣布,成立荷塘村螃蟹养殖联合会!会长由谢大富同志担任!”会场里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谢大富听了,差点一个趔趄摔倒。看来要溜走是不可能了,他不得不回过身子,强打精神面向会场挥手鞠躬。这时镇长请他上台讲话,谢大富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台,看到台下儿子冲他挤眉弄眼的样子,他什么都明白了。原来一切都是这小子在幕后操纵!

事已至此,谢大富只好表态,愿意分享养蟹秘方,团结广大养殖户,把荷塘村的螃蟹产业做大做强,让每一家蟹农都富起来。

秋风起,蟹黄肥,又是一个金秋。由于采用了大富的秘方,加上小强和张慧的科学养蟹技术支持,荷塘村螃蟹的个头比上年的还要大,口感与品质也上了个大台阶,慕名前来采购的客商络绎不绝,蟹的售价也上涨了一成。

小强和张慧的婚礼也在村礼堂举行,谢大富高兴得合不拢嘴,第一杯酒,就敬给了张慧的奶奶——那位老太太。这位老人家也真是有点儿怪,到了此刻,她的墨镜还是没有摘下来。老太太向谢大富竖起了大拇指,说:“大富呀,感谢你帮我完成了我老伴儿的心愿。”谢大富听得云里雾里,老太太接着说:“我老伴叫张怀农,几十年前,在你们公社工作。你们村里养螃蟹的技术就是他教给谢大林的。”

轻轻几句话,却如同一个响雷炸在了谢大富的心头。“谢大林是我爸呀!您是……王老师?”谢大富急切地问。“是的,我是王老师。”说着,老太太摘下墨镜,眉宇间一大块暗红色的疤痕出现在谢大富的眼前。谢大富的鼻子一酸,弯下腰紧紧握住了老太太的手。

当年,王老师是谢大富的班主任,在村完小教书。她的爱人张怀农在公社农技站工作,谢大富的父亲谢大林在村里管理鱼塘,一来二去,两人成了好朋友。在张怀农的悉心指导下,谢大林学会了科学养鱼养蟹的方法。王老师也从那时起喜欢上了吃螃蟹。

那年夏天,学校起了大火,王老师带着孩子们安全转移。谢大富为了一本连环画突然跑回了教室,王老师见状也奋不顾身地冲进了火海,不料房顶一根烧断的椽子直接砸在了她的眉心,一时血流如注。她强忍剧痛,把谢大富救了出来。

这事过后没多久,王老师夫妻俩就调回到城里。谢大富父母一直想去找王老师表示感谢,但没有人知道她家的具体地址,只好作罢。

往事历历在目,谢大富泣不成声。“王老师,我对不起您呀,要不是您当年舍命相救,我……我……”说到这儿,谢大富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富,快起来,儿子大喜的日子,咱可不能哭。”王老师扶起谢大富,说道:“我和老张对荷塘村有很深的感情,多少次梦里回到这个地方。改革开放后,老张和我说,要回到村里帮助村民养蟹致富,可惜他壮志未酬,就是那一年他得了绝症,没多久就去世了。慧慧他爸受老张影响,长大后也从事水产养殖研究。我上次带着慧慧来到这里,看到你养螃蟹致了富,打心眼里高兴,想请你公开秘方,带领全村人一起致富,却没能如愿,在我心里留下了莫大的遗憾。老张当年教你爸的初衷,是想让他带动大伙共同致富,改变荷塘村贫困落后的面貌,而不是只富了某个人呀。好在到了今天,老张的遗愿终于实现了!”这番话说完,王老师的脸上泛起了笑容,谢大富的脸却红得发烫。

王老师转身从包里拿出一个泛黄的旧笔记本,对谢大富说:“大富,你帮我完成了一个心愿。今天,我也要帮你完成一个心愿。来,打开看看。”

谢大富不解地接过本子,打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荷塘完小六乙班的人生理想:徐国华,长大后当解放军;王晓敏,当一名人民教师;谢大富,让全村人都富起来……谢大富抹去泪水,向王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没几天,谢大富蟹塘前的拱门上多了副对联。上联是,致富路上齐携手,荷塘泛春色;下联是,祖孙三代同心愿,螃蟹着文章。横批: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