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镜
古人为政修身,讲究三鉴:以铜为鉴正衣冠,以古为鉴知兴替,以人为鉴明得失。墨子说:“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以人为镜,关键有三。
一是以谁为镜?哈哈镜不也是一种镜吗,但不足为镜。因为,形象的丑化不好,灵魂的扭曲更糟。二是如何对照?当然要用别人的长处来对照自己的短处。因为,只有不断地取长补短,方可更好地扬长避短。三是对照什么?应该是既照其形,更照其神。其中,形似固然不可忽视,但神似更为重要。
人与镜,人可为镜,镜明得失。
有与无
有就是有,无就是无,这是常理。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这是哲理。
前者如俗话“无中生有”,意即凭空捏造,后者如梁衡同志一篇哲理散文的题目——“大无大有周恩来”,也如人们平常所说的:有钱的必然无闲,无累的一定有悦。
对有和无,像对得和失一样,一是要舍得;舍,有时其实就是得,或者说,没有舍,就不会有得;二是要拿得起,放得下;放得下,有时其实就是舍,但与此同时,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