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一年齐国连降大雪,天气异常寒冷。齐景公穿着温暖的狐皮袍子,站在窗前欣赏雪景。国相晏子进去朝见,景公对他说:“你看这景色多美啊,下了三天雪,一点都不冷,感觉像是春暖的时候了。”晏子看着景公身上裹得紧紧的皮袍,问他说:“真的不冷吗?”景公点点头。
晏子近前说:“我听说古时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了还能想到别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还能想到别人在受冻,自己安逸了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经常推己及人,这样国家才会兴旺。”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于是他命令发放衣服、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并且发布命令说: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里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额,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现代儒学大家南怀瑾先生说:“将心比心这一点,道理简单,意义重大,但做起来很不容易。在我们周围,以及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就常见一些事情,别人这样做自己很反感,觉得伤害了自己,但自己也会那样去对待别人。”将心比心之所以难,是人性使然。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作“自我中心化”,就是指说话办事只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去判断和理解事物。这成为社会上许多人的惯常思维方式,不管出了什么问题,都会习惯性地伸出手指指向别人,却忘了自己也有可能是问题的根源。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转换思维的角度。南怀瑾说:“一个人能够推己及人,我要吃,别人也要吃;我要穿,别人也要穿;我要发财,别人也要发财。人与人之间,目的都相同,都是相等。”忠恕之道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将心比心的体验去爱人,以自身的感受去理解他人的感受,以自身的利益需求去推知他人的利益需求,通过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为他人着想。只有具备视人如己的同情心,才会成为仁人君子。